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人患乙肝这一难题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翁心华教授做客健康访谈节目。翁心华教授对于很多的媒体记者、患者朋友都不陌生,他在慢性乙肝治疗领域做了很多工作,为很多患者解决了疾苦。让我们欢迎翁教授到来!也欢迎广大网友通过网络来关注我们今天的访谈。
翁心华教授教患者直面慢性乙型肝炎的挑战
访谈嘉宾:翁心华教授 196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后,长期从事于感染病学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翁心华教授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上海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传染病杂志》主编、《中华内科杂志》、《国内新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等。
影响慢性乙肝长期病人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主持人:其实慢性乙肝的治疗,并不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没有终点,但是它的治疗难度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您也说到了,我们的患者,特别是一些网友也经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问题。他们特别关注的是“病毒载量有多少”,“转氨酶多少了”,这些看起来是短期目标,但短期目标背后又具有长期管理的意义。影响长期病人管理的因素有哪些呢?
翁心华:长期管理的因素首先是有疗效,有疗效的治疗可以反映在治疗的指标上。我们可以看到,特别是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毒载量,就是叫HBV DNA,这个量可以遏制到一个最低的水平。这个最低的水平是很重要的。和疾病后面的发展密切关联。病毒载量越高,以后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就越高。这个长期病人管理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疗效。小编推荐>>>>王小明主任谈:乙肝患者饮食有哪些原则
其次,抗病毒药物。慢性乙肝和高血压、糖尿病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慢性乙肝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是一个生物体,我们要把它用强大的药物压住。在强大药力的作用下,它会有反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它会借这个反抗产生病毒变异或者产生耐药。就像我们在前进的航道上遇到暗礁一样,这是不可测的。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耐药的风险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引起注意。我们在选择用药时应该注意药物的耐药风险。
还有一个是安全性。在每个药物上市以前,已经做过很多的动物实验,经过一期期临床试验,都说明它可以被用在临床上。
主持人:可能患者会觉得,既然是一个长期管理、长期治疗过程,一直在用这种药,会不会有不良反应?
翁心华:这是必然关注的,这就是安全问题,是药物在上市后,应用于临床还要跟踪监测的。比如有一些药物,它已经上市了,可是后面出现一些严重的心血管反应或者其他反应,这个药物就会被撤出市场。我们现在的核苷类药物,最长的有十年历史,拿恩替卡韦来讲,也有五年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从监测结果来看,这五年里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安全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还有一个就是依从性。
主持人:依从性经常是医生说这个词,但是患者说什么叫依从性?跟着医生走是不是依从性?
翁心华:现在我们看到病人依从性不够,有的病人会自己冒出来很多想法。比如说这个药物吃到半年以后,他觉得自身情况挺好,病情控制也不错,他就自行把药物停掉了。但擅自停药之后,反而使其病情加重了。
主持人:也经常听到患者说,某某某用了那个药挺好,我也想换那个药吧。
翁心华:也有这样,他觉得这个药好,甚至自己把这个药换掉。有的人觉得这个药贵,他自己就减量。我们觉得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病人必须要跟医生沟通,你想换药,或者有其它想法都,一定要跟医生沟通以后,再决定怎么办,这样才能保证治疗的效果。医生肯定是在正确的指导下来指导患者的治疗。总体来讲,《慢性乙肝防治指南》颁布后,医生会根据《指南》来指导病人用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