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系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地或完全地断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如何治疗是患者们十分关心的,今天国内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和创伤二科主任温建民将和网友互动一起聊聊骨折后怎么办。
骨科专家 温建民
主持人:首先请专家跟我们打个招呼!
温建民: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想和您聊一聊骨头这些常识性的东西。说到骨头,我们就觉得生活中经常要听到这个词汇,有什么可聊的,但是实际上我在做这期访谈的时候我发现不然,有很多错误性的概念,有生活中被忽略的东西还是要讲一讲。我首先问问温教授你一个话题就是骨刺,我们经常要听到这个词,骨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温建民:骨刺不是一个病,是一个生理的现象,就是说我们的骨头,特别是靠近关节的骨头在一定年龄的时候长出一些骨刺。像我们年纪大了长白头发和皱纹,骨头老化了长出一些骨刺来,是人体几十年或者由外伤引起了一个应力改变了以后我们骨头长出一个生理性的反应,引起的一个骨质增生。比如说我们的膝关节,有骨刺的病人不一定有症状。但是有症状以后,骨刺就是要刺激周围的组织,引起的一些滑膜炎。最简单来讲就是根骨的骨刺,很多人没有症状。他老走路,骨刺这块有增生有骨刺,当您疼痛的时候可以治疗,没有疼痛的时候不要管它,你有症状的时候需要治,没有症状的时候不需要治疗。
主持人:就像我们长了一根白头发一样,不需要治疗,也许是我产生疼痛了引起了一些大家的病痛,去医院检查。
温建民:比如说把的骨刺拿掉了就不疼了,不是这样的。
主持人:还有一个名词经常提到的就是骨折,骨折的概念能不能先给我们普及一下,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
温建民:骨折从我们医学上的概念来讲,骨的延续性受到破坏就是骨折。它可以有很多原因,外伤就是我们所说的骨头断了,有些不一定说是片子可以看到,或者是肉眼看到就说骨头断了,有的是疲劳骨折,引起的骨的连续性的破坏就是骨折,比如说扭伤,扯出一些东西这也是骨折。不一定是完全断了就是骨折。还有一些疲劳骨折。
主持人:我理解的比如说就是劳累过渡,疲劳伤会引起。
温建民:一次不足以引起,是长期的积累的损伤,是一个量变到质变。
主持人:我听说过一些运动员,他也会有趾骨骨折的现象,也是因为像您刚才讲的疲劳伤引起的。
温建民:田径运动员、篮球运动员因为运动过度,训练的强度比较大可以引起骨折,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很多见。有的去旅游,回来一拍片子是骨折。
主持人:就是没有受到外力的冲击,也没有损伤,就是疲劳所引起的?
温建民:是的。
主持人:疲劳伤也是不容忽略的问题。我们平时经常听有人说,现在小孩子很容易骨折,说谁家的孩子摔跟头了,胳膊骨折了。还有的说老人容易骨折,比如是骨质疏松容易引起踝关节等容易引起骨折,是不是不同年龄段的人容易引起的骨折部位不一样。
温建民:也不是说小孩容易骨折,是小孩有些部位容易骨折。比如说在小孩子生长的过程当中有髁上骨折,小孩子比较淘气,摔倒了造成髁上骨折,因为小孩这块还没有长熟,比较薄弱,这块容易骨折,这是小孩的外伤的一个特点。老人摔到地上容易骨折,是外骨的骨折,他手搓在了地上,手支撑地,老人这块容易骨质疏松,在这块,成年人或者是小伙子或者是小姑娘不容易引起,但是老年人容易引起。还有摔倒的时候胯部一倒关节容易着地。这是老年人比较薄弱的一个地方,容易骨折,老年人比年轻人多一个生理的基础。还有的老年人摔了一个容易坐在地上,这容易引起低尾骨的骨折,通过硬力的传导容易引起压缩性的骨折。老人胯部的骨折、腰椎的骨折比较多见。
主持人:骨折发生的时候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也不一样。
主持人:比如说老年人骨质疏松有些部位在受伤的时候容易发生骨折,有的人经常说:“吃什么补什么”,骨头受伤了,就喝一点骨头汤,您从专家的角度来讲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吗?
温建民:“缺什么补什么”中医上有这么个理论,是肝有问题可以吃猪肝,骨头断了可以熬骨头汤喝,骨头断了熬骨头汤喝从医学上讲是有道理,你骨头断了以后需要钙质,从营养上增添一些营养,骨头的含钙量对你的骨头有好处。这是无疑的。
主持人:我不知道说小孩子喝骨头汤和老人、成年人喝骨头汤的吸收一样吗?
温建民:从总的来说,小孩好一点,小孩只要你骨折处理得当,基本上长得很好。老年人不一样,几个部位的骨头不好长,一个是髋骨不好长,有的人髋骨骨头断了我们建议他换关节,他的年龄比较大,骨头不好长。还有一个就是筋骨,小腿骨靠近踝骨的骨折容易长不上,有两个原因,主要是这一块的血液循环不好,骨头断了之后营养很难达到那里。
还有一个腕部的骨头,还有一个是踝部的脊骨骨折以后,这几块骨头不好长,这主要是我们身体生理所决定的这几块骨头本来就不好,就像我们的土地一样,本来这块沙漠地,不是黑土地,这几块是沙漠地,你再怎么种庄稼收成也不好。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