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但是你这里面还提到一点,比如有慢性疲劳综合征,提倡逐步增加运动,能具体的说一下吗?比如什么样的运动更合适、怎么样的增加方式?
王天芳: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比如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不同的方法都在用,比如太极拳、瑜伽、水疗、游泳等都可以,但是强调不是做特别剧烈的运动,而是轻体力的运动,而且要逐渐的加重运动量。
主持人:通过这个想达到的是激活还是平衡的状态?
王天芳:首 先是一个观念的改变,不是说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就不能动、应该躺在床上休息、越休息越好,要改变这个观念,慢性疲劳综合征不是一定不能运动的;第二,从现 在来看,从临床对一些病人的观察来说,做了轻度的运动,从免疫力上的调节等各方面都会好一些,所以他的疲劳感也减轻了,机理还不能说得很清楚,但是事实上 是这样的。
主持人:是不是有疲劳感的人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王天芳:当 然了,一方面有可能是体力劳动造成的,一方面有可能是心理压力造成的。所以疲劳的病人找我看病的时候说,“你有什么不舒服?”“我经常会累”,“你能不能 描述你累的情形是怎么样的?”“我一上班就累”,这种累你去补气的效果是不好的,人有压力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会有明显的疲劳感,如果是这种单纯的补气就 不合适,你可以结合一些心理的疏导,和病人沟通,找出他的问题所在。
还有一些人的疲劳是睡眠不规律造成的,比如经常半夜三更的不睡,第二天睡到二十点,换了一个单位不适应,就老想睡觉。或者一些人睡眠不好,仔细一问,过 去是做IT,天天半夜三更的编软件,现在换了一个工作,想早点睡,但是睡不着。所以,医生应该仔细的询问,他是怎么样的情况下累、累到什么程度、对他日常 生活影响了哪些?这样治疗起来会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简单的说吃点黄芪、补益类的药。
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心情不好而感觉累,心情好做很多事情都不累,心情不好的时候做一点事情就感觉非常的累。从具体的疲劳形式来说有躯体性和心理性的,还可以是全身的疲劳,也可以是某个局部的疲劳,疲劳不同的情况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调试。
主持人:很多人一看到疲劳就会想到找西医就是维生素,没有什么办法,所以就找中医。中医有没有什么先的办法?比如做科研或者国家级的研究,有没有什么最新的中医治疗的趋势呢?
王天芳:总 体来说,中医是强调辨证论治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第二,我刚才举的例子,从大家发表的文章、文献来分析到我们临床接触的课题、到我做的课题来看,亚健康的 疲劳甚至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疲劳当中,属于肝郁脾虚的类型特别多,针对肝郁脾虚的类型在治疗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调补,一方面要补益,一方面要调理气血。当然你 在具体每一个人的时候,是以补为主兼以调理,还是以调理为主兼以补益?这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根据病人目前的情况来进行治疗。我们总体的趋势,如果不 是得了严重的疲劳感,虚实夹杂的比较多。
主持人:这又说到一开始,疲劳不是真是虚的需要补。
王天芳:对,有一些病人他已经吃了一些补药,吃了效果不好,然后才来找我们,我们发现他的舌苔不好,而且情绪不好,这个时候再用一些补药就不对症,效果不太好。
主持人:首先,肝郁脾虚的这个概念特别好,同时也解说了疲劳,现在你的疲劳可能不是身体上真的被累到,可能是心理上有一些杂念或者束缚存在,它不是完全靠补药或者完全躺着休息就能解决的。
王天芳:对, 对于有疲劳感的人来说,日常的调理非常重要,比如经常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把不良的情绪排泄出去,心态调整好,睡眠的节律要,饮食的结构上也比较全面,这 些是我们需要主要的最基本点,而且是大家最能得到的。不是一得病就找中医或者靠西医吃药,有一些东西是自己可以调整过来的。如果你有一段时间处于这样的状 态了,你就要注意了,是不是要锻炼一下?是不是要梳理一下?当你实在改不了的时候,吃一些中西药调理一下。
主持人:很多人也觉得越待越虚。
王天芳:人太闲了,没有追求了,也会有很明显的疲劳感,也会遇到这种病人,因为条件太好了、安逸了,或者很多空调的家庭,孩子上大学、丈夫在外地工作,一个人在家待着,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引起疲劳的原因太多了。
主持人:今 天王教授把疲劳和亚健康,包括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是曲解的慢性综合症都做了一个解释,稍后把文字和视频挂在网上,会对大家有一个特别好的提示,我们不能再 随意的给自己下一个“疲劳”或者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今天还有一个拨乱反正的价值在这里。今天直播的时间已经到了,谢谢网友的参与,谢谢王教授!
主持人:感谢专家的精彩介绍,提醒患者家属要客观、真实地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作出准确地判断,以免延误病情。此外,作为护理工作者,还应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文章转自:MSN中文网】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2012 Qiuyi 求医网 北京时代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