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肝病 > 乙肝 > 肝硬化病人的抗病治疗强调快速遏制病毒和E抗原转换

肝硬化病人的抗病治疗强调快速遏制病毒和E抗原转换

时间: 2013-03-06 15:08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肝硬化病人的抗病治疗强调快速遏制病毒和E抗原转换

  主持人:如果已经是代偿期的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策略和用药有没有一些变化?

  韩英:如果病人已经诊断为肝硬化,按照美国肝病学会最新的指南,不论转氨酶大于正常值两倍,或者轻度升高,甚至正常,只要是HBVDNA>2000个拷贝/毫升,就需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也有专家认为即使HBV-DNA检测不到,只要转氨酶升高就要进行治疗,因为检测不到可能是使用的检查方法不够敏感。也有一些更积极的专家认为,只要是诊断为乙肝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的患者,如果病毒载量和转氨酶的不高,可行肝脏组织活检,如果是G2以上,就要积极的进行抗病毒治疗。

  主持人:只要进入了代偿期肝硬化,治疗就要更积极一些?

  韩英:对。只要到了肝硬化阶段,医患双方都要重视,特别要积极的进行抗病毒治疗建议的目标是让肝硬化逆转,如果逆转不了肝硬化,就不要让肝硬化进展,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主持人:患者进入肝硬化以后,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有什么不同?

  韩英:一旦诊断了肝硬化,患者对治疗的要求往往也比较迫切,医生也希望能逆转或者不要进展。因此,所有的指南都强调能有效、快速、长期的遏制乙肝病毒,对于E抗原阳性的患者尽早实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即E抗原转换成E抗体,只有达到这样的治疗目标,才能有效的逆转、延缓、阻止疾病的发展。我们常用的核苷类的药物中,快速有效遏制病毒复制的药物如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等。

  主持人:您多次提到选择药物的时候要注重两点,一个是快速遏制乙肝病毒。另外,尽快让E抗原转为E抗体。我们现在用的药物这方面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数字?

  韩英:不同的药物在这两方面的疗效有一定差别。同时还要区别是慢乙肝患者还是肝硬化患者。针对慢乙肝的病人,可以选择干扰素或者核苷类的药物,干扰素降病毒作用弱,但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较高;核苷类药物遏制病毒作用强,但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较低,所以要根据患者基线情况选用。到了肝硬化阶段,用干扰素一定要慎重,不是一定禁忌,但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应用,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禁用。对于代偿期肝硬化的病人,特别是比较高的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的病人,选择替比夫定会显示出它的优势,一方面是更快的遏制病毒,还可以有效的实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有研究报道,替比夫定治疗三年,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达42%,和干扰素基本上相差不多。

  主持人:据报道肝硬化以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容易发生耐药,临床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韩英:抗病毒药物耐药的问题不容忽视,不管是肝硬化的病人还是慢乙肝的病人,都存在耐药的问题。关键是在治疗前要全面了解病人的基线状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中要进行早期预测,定期监测及时评估疗效,必要时早期联合治疗,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耐药的发生。

  无论肝硬化还是慢乙肝患者,初始治疗时首先选择强效、快速遏制病毒的药物,有效实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同时要积极的进行监测,及时评估疗效。所不同是,肝硬化的病人比慢乙肝病人如果出现了病毒学反跳就更危险,很可能发展到失代偿期状态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所以医生要更重视,及时判断病人对某一个抗病毒药物应答的情况,积极的进行应对和干预。

相关标签
慢性乙肝
慢性
乙肝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