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儿科 > 小儿听力障碍 > 感冒可能导致耳朵的听力受损?

感冒可能导致耳朵的听力受损?

时间: 2013-03-21 18:27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感冒可能导致耳朵的听力受损?

  [主持人]:现在冬春季节更替,感冒的人很多,感冒可能导致耳朵的听力受损,介绍一下这个情况。

  [赵守琴]:如果看冬春季,除了中耳炎好发以外,冬春季这个季节一冷一热,这个时候小孩容易感冒,一个容易导致他病毒的感染,也就是不管腮腺炎病毒也好,脑膜炎病毒也好,有的人得了脑膜炎也会听力下降。比较突出的表现在老年人上,导致老年人血管痉挛,血管收缩,导致感应神经性耳聋。

  如果小孩怎么办?小孩到冬春季的时候应该注意保暖,保暖很重要,一旦发生了感冒应积极的上医院治疗,比如扁桃体发炎了要及时治疗,鼻窦炎复发,或者有的孩子有过敏性鼻炎或者有鼻炎病史更要注意,不能让上呼吸道炎症影响了耳朵。或者这个孩子只是突然的听力下降了,现在突发性的耳聋的年龄越来越年轻,突然的听力下降,现在有的10多岁数的孩子得突发性耳聋。

  冬春季可能更常见,一个是病毒感染,一个是血管痉挛,冷的刺激以后血管痉挛。以前决得突发性耳聋更常见的是老年人或者成人,现在小孩也是,一旦发现突然听力下降马上到医院就诊。感应神经性耳聋不好治疗,但是突发性耳聋是可以治疗的,积极治疗有一部分人是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这时候要注意,不管你以前的耳朵听力的状态基础怎么样,有的人认为耳朵听力基础不好,很多年了,所以不在意,很多年肯定不严重,很严重才会去看。突然有一天听力更下降了应该马上就诊,或者一个耳朵已经不好了,另外一个耳朵突然的听力下降也马上要就诊,积极的预防更重要,一旦发生了突发性耳聋早期的治疗也非常重要,这就牵扯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病要赶紧来看。

  在这还顺便说一下,这种小孩的耳朵还有一类,先天性的外中耳畸形造成的。经常有病人问我,我今天卵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先天性的小儿畸形如果是单侧的话家长一定不要着急,不能说刚满月的孩子抱过来。正好给各位网友说一说,这种先行性的耳畸形耳道没有发育,如果是单侧的,家长要证实好的耳朵的听力是不是正常,如果正常的一侧耳朵听力正常,畸形的这侧耳朵可以等到大一些做手术,我们建议10岁做手术,很着急8、9岁也可以。

  如果双侧的耳畸形,往往听力筛查是没有办法做的,就要上大的医院,听力设备比较好的医院来做一个鼓导和细导的听力检查,这样才能判断。因为双侧畸形的孩子外耳和中耳肯定有畸形,目的是判断内耳是否正常。好在这种畸形的孩子80%、90%的孩子内耳是正常的,只要内耳功能正常家长不要着急,是可以说话的。

  刚才说耳蜗适用在不会说话的聋哑的孩子身上,耳畸形导致即使是双侧也应该会说话,只要家长大声跟他说话都可以听得见,对新生儿来说就是要检查内耳是否正常,需要上大医院检查,测量鼓导听力和气导听力,鼓导听力是正常的说明内耳是正常的就可以了。双侧畸形6岁孩子该上学了可以做手术,这是相当多的一类。这时候家长可能会问我,因为我今天碰见了一个孩子,他双侧的耳道是闭锁的,家长很着急的抱着孩子来,1岁8个月,说家长担心孩子错过学语言的较好时间,刚才说孩子学语言的较好时间是指耳朵一点听力没有了,根本得不到声音的反馈,他不会说话,他是聋哑,这种耳畸形的孩子一般来说内耳是正常的,只要你大声跟他说话,通过鼓导听力,颅骨的振动可以将声音传到内耳,是可以听见的。所以家长不要担心他不会说话,也不需要让孩子做耳蜗,6岁来做手术就可以了。

  [主持人]:在节目的最后请赵老师就今天的访谈内容做一个总结。

  [赵守琴]:今天说到小儿的听力障碍,总结一下小儿听力障碍最常见的原因应该是中耳炎导致的,最严重的结果和后果应该是药物中毒引起的感应神经性耳聋,还有一类比较严重的先天遗传性的感应神经性耳聋,对这两类的病人应该来说肯定电子耳蜗的植入是需要的了,因为一般的助听器达不到效果。还有一类导致小儿听力障碍比如畸形,畸形虽然是一个先天性的疾病,导致的是传导性的耳聋,可以通过手术造成的。另外声音的损伤,要求各位家长尤其要保护好孩子的耳朵,尤其在过年过节放炮的时候远离他,如果噪声的环境也尽量远离他,还有其他的类型病毒感染,这种要求早期的诊断,一旦发现孩子,可能你也不知道他是病毒感染,一旦发现孩子一侧或者两侧听力突然下降,有的表现是耳鸣要赶紧就诊。另外还有一类叮咛栓塞的孩子比较常见,好在导致的都是一个比较轻的听力损失,上医院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

  [主持人]:非常感谢赵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耳朵疾病的相关知识,也非常感谢网友的观看,下期节目再会!

  (转自人民网)

相关标签
赵守琴
听力
障碍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