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儿科 > 小儿听力障碍 > 赵守琴教授谈小儿听力障碍的诊治

赵守琴教授谈小儿听力障碍的诊治

时间: 2013-03-21 18:27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赵守琴谈小儿听力障碍的诊治

  专家简介:

\

  赵守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攻方向是耳显微外科,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外科治疗,各种传导聋的听力重建,慢性中耳炎的外科治疗等方面成绩突出,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国内及国际期刊发表论著30余篇。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看名医大讲堂,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主任医师赵守琴老师,给我们讲解一下小儿常见耳部疾病的诊治,和听力障碍的相关知识。赵老师您好。

  [赵守琴]: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人工耳蜗,它有什么作用?

  [赵守琴]:说到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听觉的传导通路开始说起,人耳能听到声音,首先声音传入内耳,经过外耳道到鼓膜的振动,通过听骨链的振动再振动内外的淋巴液,到了耳蜗的时候耳蜗的作用相当于感觉这个声音,然后再将声音变成了一种神经的冲动,听神经转到大脑,如果人的耳蜗部分出现了病变,比如说先天性的耳聋就是一点也听不见了,或者说药物中毒导致了神经性的耳聋,病变就是在耳蜗。也就是说耳蜗失去了正常的感觉听力的功能,声音不能从这儿感觉了。当然不能转换成神经冲动,也就不能传到大脑去了。怎么办呢?人工耳蜗就是用一个电子的产品替代了我们自己的耳蜗功能,起到一个感觉声音,将声音通过神经的冲动可以从听神经传到大脑,简单的说是替代了这一部分。

  [主持人]:什么样的患者适合做人工耳蜗?

  [赵守琴]:这个问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有的人得了中耳炎或者其他疾病会问要不要换人工耳蜗,人工耳蜗这个东西很好。今年的主题是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最大的一个根本性质的变化使人们从无声的世界回到了有声的世界。如果不用耳蜗很多孩子就是一点听不见,这样一来大家就明白了,人工耳蜗较好的人群,也就是需要耳蜗的人群应该是极重度的感应神经性的耳聋。得了一个中耳炎鼓膜穿孔要不要做耳蜗,这个不需要。因此较好适应症是极重度的感应神经性耳聋,具体到听力损失到底多少分贝,当然一点听不见的人肯定行。如果听力损失80分贝也是很重的听力损失,也是耳蜗的适应症,不是一点听不见,有的是有一点残余听力,配助听器效果不好仍然可以用人工耳蜗。感应神经性耳聋是轻度或者中度的基本不需要,佩戴助听器就够了。

  [主持人]:什么时候做人工耳蜗合适?

  [赵守琴]: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母语形成较好的时间是1-2岁的时候,一两岁的孩子都在学语言,一般超过6岁形成语言的较好时间就错过了。现在做的比较合适的年龄是8个月以上,太小的孩子全深肌体各方面的原因不适合做手术。一岁多是学语言较好的时间,这时候是较好的。有人说,我的孩子五六岁是否适合,其实也行。如果这个人已经20岁了还能不能做耳蜗呢?这又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以前聋,这个孩子生下来就不会说话,在学说话以前耳朵聋了,这时候20岁了,这个耳蜗对他来说能帮助他恢复听力这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听见声音,却已经错过了学语言的较好时期,能否说话就比较困难了。因为语言中枢需要声音信号的刺激,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刺激,20岁还不会说话,这就好比20岁让他上学和6岁的孩子上学相比,学知识的快慢不一样。较好是1-2岁做,如果这个人会说话,以前有语言基础,因为两侧的中耳炎很严重,说到这个问题话就长了,一般来说中耳炎导致的是传导性的耳聋,影响听骨链、耳膜,内耳功能正常。往往有一些病人比较不信,就在中耳炎的基础上合并到内耳的功能,有耳蜗功能的受损,比如说细菌的毒素太强,损伤耳蜗毛细胞的功能,还可能合并别的病毒干扰或者药物导致的。虽然是中耳炎以前听力也很好,导致的神经性耳聋。还有一侧得了一个突发性耳聋,一会儿还说到这个问题。过了多少年以后另一侧也得了突发性耳聋,或者一个耳朵听不见,不明原因,很多年也不知道,可是到某一天,30、40岁了,突然另外一个好耳朵也听不见了,积极的治疗也没有好转,导致的结果是双侧的极中度的感应神经失去,没有听力了,但是他有语言基础,可以说话,这种情况下多大的年龄都可以做耳蜗。将来还牵扯到一个费用的问题,有的人说,我80岁能不能做?可以做人工耳蜗,这和2岁的时候做效果肯定不一样。

相关标签
赵守琴
听力
障碍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