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在采访中遇到过度诊疗的医院,一个人肚子疼,住院很多天最后结果出来,没有什么事,或者只是一个感冒就花了几千块钱,医生还有自己的道理,他会说,我如果不让他做价值五千块钱的检查,他万一出什么事,谁来负责?像您说的,他看的心电图似是而非,不能确定是完全没有问题,还是有一点问题……
胡大一:这种说法我不可以接受。花五千块钱,其实你花五万矛盾会更大,不是说别的,关键是病情。比如一个女患者实际上没有危险因素,第一男的不生孩子,第二她不得冠心病,这个是非常有把握的事,还复杂吗?还用五万块去做?
我认为有两种情况:
第一、目前我们医生的培养出现问题,大家没有按部就班,认真走完“三基”,“三严”的科学方式来进行教育,是把优秀技术看得份量过重,而对常规的技术、常规武器却不会用了,这是他们认知的问题。
第二、由于医疗上出现了一些和整个大的社会环境呼应的“趋利”性,因为医院认为,我这里有经济指标,今天买这个设备,明天就要把这个设备成本要回收,并且要定期回收,这个直接牵扯到医院的直接收益。牵扯科室奖金,牵扯每个人的收入。
当然在我国60、70年代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没有这些情况,而今天完全不一样,我认为两个原因造成:
一个是医生本身的培训。他认为胸疼就要造影,他认为不造影就会出现医疗纠纷。就会担责任。二是趋利性。
主持人:下面我们说一下老百姓生活的问题。我有一组数字,15年中,北京市35岁―44岁的心梗死亡率增加了156%,在国内每年,13秒钟有一个人被心脑血管夺去生命,您在接受这段采访时说,如果不注重生活方式等预防疾病的问题,很可能人这一辈子挣的钱有三分之一花在治疗心脏病上,科学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我们如何做?
胡大一:因为心肌梗死是生活方式病,实际上是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危险因素,比如说,吃得太多,饮食过度,还有缺乏运动,必然会导致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升高,就有多种危险因素,在这些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会出现动脉硬化,出血栓导致心肌梗死,如果大家都等到最终则到心肌梗死再做支架或搭桥之类的治疗,我们有多少钱来解决这方面的疾病。而且这个成本很大,救治结果如何?如果你得了很大面积的心肌梗死,你就是花了金钱,效果也不一定好。
大家知道冠心病是由于18岁以前就开始起病,经过十几年、几十年毫无症状,突然发生病态,有的临床表现第一次就是猝死,大家都很熟悉的古月、高秀敏都是这样,所以我认为这个疾病无论怎样强调预防都不过分,不要有侥幸的心理,说我可以等,我不舒服时再治,可能这时你根本没有机会。很多人出了意外的事情,并不是死于无钱,而是死于无知,不重视健康,不知道如何维护健康。
北京市84年到99年,也是国内社会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最剧烈的15年,北京的男性的35―40岁的年龄段的男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增加154%,这些人我可以说是北京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这个高端核心团队人,出现这种非常危险的状况,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人到底多少人意识到自己是危险人群,如果你等到情况发生时,你如何做?既然心肌梗死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要从源头进行治理,从年轻就培养自己的健康习惯,第一步戒烟,吸的赶快戒掉,第二是管好嘴,吃八分饱、合理搭配。第三是迈开腿,多走路。去爬山不实际,游泳也要有条件,但是走路可以。一个是戒烟,还有一个是“饭吃八分饱,日行万步路”,那么体重控制了,没有肥胖,血压正常、血脂正常就可以。
主持人:他这个危险因素18岁以前就开始了,是不是年轻人需要做检查?
胡大一:不是要花钱做CT,但是要定期测量血压,中年人要查一下血脂、血糖,查这些危险因素,他不是马上得病,关键是干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这时不是查有没有冠心病,而是查有没有危险因素。
网友:教授你好,我今年50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同时是慢性乙肝病人,很害怕吃控制高血压的药物,因为它有很多的副作用会,损害肝脏,该如何处理?
胡大一:治疗高血压很多药不同程度都会对肝影响,但是只要肝功能不是很差,多数常见治疗药物可以用。不是说所有的高血压药都不可以用。比如说,两三百人之中,出现一个副作用大家把这个副作用看得过重,夸大这个副作用,真正好的药物,副作用在说明书上描述的非常具体,这是厂家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比如说有一种药副作用写半页纸,有一个患者就用红笔都划出来,实际上这个企业是非常负责任的企业。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