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有些这样学生的成绩会很好。
胡大一:是的,但是患者的病一定不只是一个病变。
主持人:一个人从没得病之前到得病,有一个什么过程?
胡大一:我说的话,可能大家认为有一点片面、过激,但是我认为至少我们现在的模式,大医院很像“大修厂”,直到得了心肌梗死时,你才大修一把,修后你就不管了,三个月、六个月又梗死时,又进行大修。
这还不如汽车的售后服务,比如说,汽车售后都有一个磨合期,小的零件坏了可以调一下,但是人的健康维修、维护不可能得大病才去看。现在患者好不容易花很多钱去做搭桥,但是“售后”没有服务,怎么指导患者把胆固醇、血压降下来。主动维护健康,不可以总出现一年后,血管堵了、又长血栓了,你才去治疗。大家满怀希望做手术,但是又出现问题,这时患者就会产生无望感觉,他们会想“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又得大病”?越活就会越没有希望。
主持人: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不够。不但预防不够,其实还存在有了病之后,有一点病后过度治疗的问题。
胡大一:我认为过度治疗是目前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趋利”的状况确实存在,就导致一些见利忘义的现象,不恰当的诊断、治疗,过度使用一些成本高、创伤技术,去治疗日常疾病,导致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
我想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年轻女患者,41岁,最近两个星期,在夜间常常憋醒,到医院看病时,患者既没有高血压、血脂异常、也没有糖尿病、父母都健在,都没有得过心肌梗死,当然做一个心电图不会太贵,但是出现一些变化,那么这个患者如何处理?
我不敢说是大多数医院的情况,但也不是很少数的情况,有可能有人会动员患者去做“冠脉造影”。因为他们认为我买了一个设备,就想让患者做。就像马克吐温说的一样,“手里拿锤子的人看到什么都象钉子”都想砸砸。女性在经绝期前,如无其他危险因素,她不太可能得冠心病,我们临床医生首先应想到,他首先不大可能是冠心病,主要应该做一些解释,如果有一些焦虑心理是需要一些这方面治疗,这种情况很少需要做“冠脉造影”,不用再花这五千多块钱。
但是就是有这种情况,非要做“冠脉造影”、做“CT”有些医院,说我用高科技给你“摘帽子”,其实我认为用常规武器就可以做到了。为什么一杆步枪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发一个火箭?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医生如何进行规范行医,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不该做的事情不做。我认为过度医疗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每个医生都可以规范行医,不做价格很高的检查,我认为医疗成本会下降,而且医疗水平会可以提高,不会降低。
第一、认认真真问病史
第二,体格检查。望、触、扣、听。
第三,心电图、胸片、血尿常规检查
第四、运动心电图、超声。
最后,是CT、造影。
应该是这么一种顺序进行。现在医院是本末倒置,问诊三句半,比如,症状是胸疼,就造影了,现在至少我在评审高级职称会议上,居然看到一些少数医生很自豪说,他最近十年,都没有带过听诊器,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当的心脏科医生,大家都忽视最基本的东西,这部分做得很不够,大家都关注优秀部分,使用优秀技术来解决常见病,把疑病留给精密的仪器。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