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 | 医生 | 疾病 | 问答 | 症状 | 科普 | 资讯 | 百科 | 分享 | 专访 | 图库 | 微信 | 求医通

专家访谈 > 心血管科 > 心脏病 > 心内科治疗分几个阶段

心内科治疗分几个阶段

时间: 2013-10-08 17:37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同时是不是也说明,我们国家普通门诊也就是非精神科的医生,比如说我们心血管科、内科、外科医生对精神问题识别的能力不是很强?

  胡大一:是的。

  第一,如果是重症的精神心理疾病,应在专业精神病医院治疗。

  第二,社区也有精神门诊,也有这种服务,轻中度患者,他们不去精神心理门诊,你也不可以把这个患者转到心理门诊去,其实我们在日常门诊病房工作中,经常见到这些轻重度焦虑、抑郁患者,因为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认为这些科室是治躯体病的,跟我心理没有关系,所以也没有关注精神问题,这方面有待于提高。

  主持人:我曾经采访过回龙观医院和北医六院,有些很有名的专家认为是医学生培养的问题,医学院不重视,学时很少;而且特别优秀的毕业生,毕业后不愿意到精神科或精神病医院工作,他认为,我做换瓣手术、换心脏手术才有出头之日,才体现我自身的价值。

  胡大一: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缺乏大健康和大卫生的观念,仍然灌输传统生物医学的模式,我认为这不是单独的问题,即使将来我们为他们增加精神心理上的学时,但是如果他被分到消化科、心内科后,他看他老师们都忙着做支架、搭桥等大手术,而对心理方面视而不见,他自己也就慢慢忘了。

  为什么我要建这个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双心”门诊,或者“双心”查房。如果我们医疗实践中,心内科、消化科都能够一方面关注躯体疾病、一方面关注心理健康,那么最后都会按这个“模具”来做,我想这个“模具”非常重要,如果你这个“模具”是单纯的生物学模式,他在学校读再多的书,而他老师不是这么看病,他老师就是这样放支架、看胃镜,这个学生永远不会学会关注心理健康。

  主持人:您的“模具”是什么?

  胡大一:我是在日常的心内科日常医疗实践中:

  第一个阶段,我请安定医院的一些医生和我一块出诊,一块查房。我来看躯体方面的疾病,但我看躯体不能够完全解释病情时,我请精神心理医生在同一个诊室来进行互相沟通,这是一个启动、过渡,这不是最终的目的。

  第二举措,我最终希望这种联合坐诊的方式可以联合互动、我们的知识和认识都可以互相渗透。同时要派一些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医疗骨干去安定医院学习,将来回来后,他就有双重本领了,他回来后,既会看躯体病还会看精神上的病。

  第三举措,心内科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的科学普及,要学会基本的常识,可以区别出来什么是中、轻度的焦虑和抑郁症。所以是三大方面的内容。

  主持人:现在做这种事情时,是您自己在做,还是要求您周围的医生和您科室的医生都这样做?

  胡大一:我认为最终的结果是所有的心内科医生、护士都要这样做。你必须要识别这种疾病,轻、中度的精神心理问题就地治疗,不能把轻、中度的患者直接转到精神病医院,应在心内科内部消化掉。要提供一个全面的医疗服务,不单是治疗躯体病,还要治疗精神心理疾患。

相关标签
心脏病
心脏病治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