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王执礼谈糖尿病的情况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强国论坛视频直播。从传统医学的角度看,糖尿病只可预防,不可治愈。然而,这个理论受到国际糖尿病科学前沿的置疑。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博士,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经他的独创研究,发明了糖尿病的转基因疗法。目前拥有五项个人发明专利,均属于国际优秀水平。他在北京创办了国内最大的糖尿病专科医院,在英国也有自己的事业。一个普通的国内学者,是如何成就这一不平凡的事业呢?今天邀请到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院长和大家做视频交流。
王教授,您好!因为您是糖尿病方面的专家,所以请您给网友们介绍一下糖尿病新旧理论的最大区别。
王执礼:糖尿病分为糖尿病一型和二型,现在在一型上的治疗,依然以胰岛素为主,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也在不断的进步,现在有很多新的方法,比如说**移植,另外还有糖尿病的转基因疗法。这两个方法同样也适用于二型糖尿病中胰岛素缺乏的病人。这里有一个新的观念,这应该从胰岛素发明的时候开始,在胰岛素发明以前,如果人们得了一型糖尿病,一般来讲生活不了几年,就无法生存了。后来随着发明了胰岛素之后,糖尿病病人就可以生活了。对于一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注入胰岛素,在二型糖尿病的重病人也可以使用胰岛素。在第三阶段,人们又认识到了,在二型糖尿病的早期重的病人,也可以注入胰岛素。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新诊断的二型糖尿病,即使病情很轻的病人也提倡早期使用胰岛素,而早期使用胰岛素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不终生依靠胰岛素,使胰岛细胞的功能能够得到休息、修复,甚至部分恢复。现在国外做了很多研究证明,糖尿病一旦诊断出之后,90%胰岛细胞受到损伤,但其中40—50%的胰岛细胞是有可能修复的。在最早期,给予很科学、很系统的干预,胰岛细胞可以得到休息。现在我们医院对二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并同时增加改善胰岛微循环和胰岛内神经纤维正常兴奋性的综合治疗。
糖尿病转基因疗法介绍
主持人:糖尿病转基因疗法,是不是也是以上的理论为基础?请介绍一下基因疗法的情况。
王执礼:源于胎儿胰岛细胞移植,我在1984年参与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人体胎儿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工作。我在84年—87年做的硕士论文就是《胎儿胰岛细胞移植对胰岛α细胞β细胞作用影响的研究》。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现在通过流产获得胎儿的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置疑,这使全世界范围内胎儿胰岛细胞移植受到了限制。怎么开辟新的治疗途径呢?我在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现在为排名世界第四的医学院,青霉素就是我们学院发明的。通过糖尿病转基因疗法就是把人体的肌肉细胞提取一克左右,到体外进行培养,经过特殊的培养方式的培养,使肌肉组织变成单细胞,经过增殖之后,把人的胰岛素基因组装到正在培养的肌肉细胞中去,以后再把已经具有分泌胰岛素功能的肌肉细胞注入到病人体内,这样可以在体内连续不断分泌胰岛素。这种糖尿病转基因疗法,应该说是目前最先进的糖尿病治疗方法之一。现在鉴于很多因素,正在动物实验阶段,目前还没有正式使用于临床,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肯定会用于临床,为广大糖尿病人带来福音。
主持人:当时您怎么想做一名医生的?
王执礼:从小我就崇拜科学家,上山下乡以后,到了农村,发现农村和城市的医疗设施差别,很多农村人看不了病,我在农村参加劳动,突然到农村,很多方面都不适应,得了关节炎。我到解放军的医疗队进行针灸,发现针灸这个方法简单而有效,而且对病非常有效果。在自身上练习针灸,摸穴位,然后给别人扎。在62 —72年之间,我在插队的地方清县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这使我走入医学领域的第一步,在那时我也下决心要在医学领域做出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
主持人:后来怎么选择内分泌领域的呢?
王执礼:我从74年从事临床工作,内分泌有一些生化基础,虽然是糖尿病,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到普通内科,心内科、肾内科、神经科、消化科,我在做内分泌医生之前,我做了七八年的内科医生和两年的心内科医生,这样我就有一个比较扎实的大内科基础。糖尿病病变最基本的基础是全身的毛细血管损伤,并涉及到上述提到的很多脏器、很多学科。因此,我的以往的工作经验也是做内分泌,尤其是糖尿病医生的重要基础。当时天津医科大学的院长是朱宪彝教授,他是我国优秀的内分泌学家之一,我很敬仰他的学术水平。而天津医科大学的学术氛围也非常好,于是我就选择了这个学院的临床内分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主持人:当时有没有想到成为英国皇家医学院的院士?
王执礼:当时没敢想。我是在88年的时候进行全体学术委员参加的现场答辩,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我当了三年的心脏、内分泌科的主任。我发现临床上虽然有进步,但以当时的水平,很难与国际优秀水平专家对话。第一,英文不行。第二,很多新的科研理论不清楚。很难与优秀专家进行交流。干什么事,我想一定要把它干好。要想成为国际优秀的糖尿病专家,就应该再进一步深造,于是就到了英国皇家研究生医学院留学。
本文转自:美悦健康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