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内分泌 > 特异性糖尿病 > 双胍类药物选择时的注意事项

双胍类药物选择时的注意事项

时间: 2013-06-25 09:21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双胍类药物选择时的注意事项

  主持人:双胍类的药物选择时注意什么?

  杨文英: 双胍类的药物,也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而且作用机制也非常清楚。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全球的应用当中,二甲双胍类达到比较好的降糖作用,尤其是英国糖尿 病当中,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使用二甲双胍若干年,与同样超重肥胖的糖尿病人相比,降糖相似,但是获得了降糖意外的作用。 所以二甲双胍经过半个世纪大家使用以后,发现它也是不错的药物,尤其是在超重肥胖的人群当中。最近美国的、欧洲的糖尿病协会,建议不管是胖不胖,都可以用 二甲双胍这个药物,作为比较靠前的优选药物,因为它的效果还是好一些。

  主持人:但二甲双胍的药物对肠胃的刺激比较大。

  杨文英: 对,因为二甲双胍有一个特点,吃了以后很容易溶解,溶解了以后,到了胃肠道,很容易刺激胃肠道。因此胃肠道反应是二甲双胍最突出的一个弱点。所以从这个角 度说,我们建议我们的病人,吃完饭或刚刚吃完饭服用这个药物。现在为了进一步来减少胃肠道的不适,二甲双胍也有缓释的剂型,它释放这个药物的作用时可以减 少胃肠道不良反应。但是据我们的观察,这种二甲双胍对胃肠道的刺激,刚开始有反应,可是在逐渐服药的过程当中,会渐渐好转。

  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如何选择降糖药?

  主持人:对于肝肾功能不好的糖尿病病人如何选择降糖药?

  杨文英: 我们先说肝,肝不好,有没有什么不能用的。磺脲类、双胍类,这些降糖药物在体内,大部分利用肝脏代谢,它在代谢过程中,利用肝脏酶,如果肝脏本身有病,举 个例子,慢性肝炎,而且是肝炎活动期,酶的程度很高,如果此时服用降糖药物,势必加重肝脏的代谢。 因此如果有病人说,肝脏有毛病,这些经过肝脏处理的药物较好不要用。但我们要明确一下概念,所有的降糖的药物,并不是对肝脏有什么毒性,并不是药物进来破 坏肝脏。而是这些降糖药物要利用肝脏的酶进行代谢。如果是一个脂肪肝,根本没有甲肝、乙肝,转氨酶是正常的一倍、两倍,这个时候其实并不影响,因为有些药 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减轻了脂肪肝。

  肾脏跟肝的道理相似,就是我们这些药物经过肾脏代谢,也不是破坏结构,就是担心肾功能不好以后,药物 排泄问题,一旦药物产生蓄积,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如像磺脲类,双胍类,在这个角度上我们要注意,注意用什么药物。一般情况下,在血里即便蓄积也没问 题。对于孕妇来说,我们很多的观察人员到目前为止不能够完全100%排除这些药物对胎儿是否有致畸作用,所以建议怀孕后不要用这个药物。

  糖尿病人如何看待注射胰岛素

  主持人:下面是关于胰岛素的问题,提到胰岛素的指标,所以糖尿病,这种说法对不对?

  杨文英: 就象刚才我们说的,真正到了糖尿病后期,如果你已经合理用药,如果口服药用的比较充分了,促分泌剂跟双胍类,都联合的比较充分,糖化血红蛋白仍然没有达到 你需要的一个水平,希望大家不要老高于7.5,饮食、口服药的联合情况下,血红蛋白还在7.5以上。 其实胰岛素应该说2型糖尿病到后期,是要把血糖控制下来的一个必备药物。应该认识到这个,胰岛素如果以后有了口服,也是口服药了,其实用不用胰岛素,只是 一个注射和口服的两种方式。

  主持人:会不会注射上以后停不下来?

  杨文英: 如果是由于糖尿病诊断晚了,或者诊断的时候血糖水平太高了,期望尽快把血糖控制下来,用口服药暂时不行,有一种办法,就是暂时用一段时间胰岛素,把血糖控 制住了,自己的胰岛功能恢复了,这种病人就可以停胰岛素。但是用多大量的胰岛素,血糖控制成什么样,我们的医生是可以判断的。

  但是如果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治疗过程,口服药已经不能控制血糖了,这种情况下改成胰岛素,停就没有意义了,停完血糖还高。

  糖尿病药物上有什么研究进展

  主持人:听杨教授讲了这么多,感觉糖尿病治疗是非常个性化的,需要医生给病人加以判断。那么在访谈接近尾声的时候,杨教授给网友介绍一下糖尿病药物的进展?

  杨文英:现在糖尿病的药物有很多种类,比如说越来越很多新的不同机制的药物,包括磺脲类、双胍类,还有其他的,伴随不同的机制出线很多的新药,这是药物种类方面。

  一类是在原来药物的基础上,把它改善,比如减少胃肠道的反映,做成缓释制剂,来克服它的缺点,因为单纯的不能降低血糖,也有一些缓释,这是在剂型上,

  胰岛素,从动物胰岛素变成人的胰岛素,克服它的不足,这都是一个老药,但是在剂型上逐渐的克服原来的不足,使得这个降糖的效果更充分,它的不良反应就减轻,实际上这也是一种。

  还有我们不断的治疗手段的更新,包括我们逐渐的会在降糖的同时,看看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缩短或者减少病情恶化的情况,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怎么样把糖尿病多重危险的因素,除了血糖之外的,像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等,都把它控制在一个最低的水平里。

  主持人:本期访谈到此结束,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更多专家视角:

  医师庞战军谈:宫颈糜烂过度治疗伤财伤身

  卢振盛教授解析甲状腺癌怎么治疗效果好

  段钟平教授介绍:终末期肝病主要的营养问题有哪些

  专家钟晓珊解析孕妇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李姣萍主任解答:尖锐湿疣可以治愈吗

相关标签
糖尿病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