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内分泌 > 糖尿病 > 仝小林谈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

仝小林谈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

时间: 2013-10-15 11:29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糖尿病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病,患病率在逐渐升高,糖尿病的危害是很大,患病的特征主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能量减低及释放的试验发生异常,继而发性者又称症状性糖尿病,大多数继发于造成胰岛组织广泛的损害了疾病。今天中医名家仝小林将和我们聊聊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

\
内科专家 仝小林

  主持人:首先请专家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仝小林: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先给大家一个整体的概念,您先给网友用几句话简单地解释一下,什么是中医,什么是健康,什么是不健康,比如我们不健康了,需要用药,什么样的东西算是药。

  仝小林:简单地说,中医对健康的理解,健康也好,疾病也好,要看你是平衡,还是失衡。假如说人处在一种心身都很平衡的状态,那就是健康。如果要是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那就是疾病。失衡可能有一个发展过程,刚开始失衡的可能是一种功能性的失衡,逐渐发展到一种器质性的病变,在这个过程中,功能性这一段,我们把它叫做“未病”,“未病”不是没有疾病,而是疾病正在发展的过程中,但是用现代手段检测的时候,指标上可能是正常的,但实际上已经处于一种失衡的早期阶段。到了已经得病了,已经能够用客观的指标检测出来了,这叫“己病”。所以疾病就是一个失衡状态。中医对药物的理解,药物是用来治疗疾病,使疾病恢复平衡的状态,所以中医治疗最高的目标就是求衡,使机体从一种失衡的状态达到平衡的状态。

  药物是一种工具,它是使病人能够恢复平衡状态的工具。药物不仅仅限于口服或者注射,凡是促进机体恢复平衡的治疗手段和方法,都可以叫做药物。比如说心理失衡,心理治疗师和病人谈话,或者宗教的祈祷等,都能够使心身的失衡得到纠正,这都是属于药物。还有一些理疗、按摩、针灸等等,凡是能够帮助人们从失衡状态走向平衡的,从广义上说都应该叫做药物。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未病”,“上工治未病”,这也是中医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既然是“未病”,在医院检查的时候没有被发现,中医怎么发现,如果发现了怎么去治?

  仝小林:现代医学主要靠检查的手段,包括一些客观的检查仪器,看有没有一些客观指标出现了异常,比如化验、CT、超声等等。中医很重视人的状态,中医靠的是望闻问切,通过“望”人的形态、面色、气色、神色,通过和病人的交谈,然后通过切脉,这些手段其实是从人的外部获取一种内部的信息,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感受出来这个病人处于什么状态,是不是一种失衡的状态,刚才说疾病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未病,一个是己病,未病不是没有病,是病的形成过程中,这时候可以从状态上反映出来。

  比如说大地震,大地震之前实际上有很多现象,鸡飞狗跳,金鱼乱蹦,其实这种现象在发生地震之前都已经表现出来,中医也是通过望闻问切捕捉人体的异常的现象,或者不平衡的现象,然后通过这个进行调理。

相关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病因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