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于进行那么大规模的研究,您有何经验?
王立东教授:从想法形成到最后结果出来,这项研究共进行了近1年零7个月。这一成绩的取得完全归功于我们这个几乎覆盖国内95%以上食管癌高发区(15个省,2个直辖市)、近300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所组成的研究团队。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是不会有今天的成果的。
进行大兵团合作,合作者首先应具有非常牢固的情谊,能相互理解和包容,其次是具有共同的理想和事业追求,希望通过合作取长补短,获得巨大进步。友情第一,工作第二,这就是我们这个团队成功的经验之一。
多学科合作,尤其是临床和基础相结合是我们的第二个重要经验。我们的团队成员既包括了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等基础学科的专家、科学研究者,也包括了肿瘤外科、肿瘤内科的专家学者,典型地将临床和基础相结合,传统病理学、流行病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实验室研究和食管癌高发区现场研究相结合。
最后,研究团队必须有一个主心骨,也就是团长,他必须具有不怕困难且善于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具有让大家心甘情愿和他共事的人格魅力,具有优秀的组织能力。一言以蔽之,具有一位大家信得过的、德才兼备的带头人,是团队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们的又一经验。
记者:在研究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障碍,您是如何克服的?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王立东教授:我们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比如申报国家专项研究项目失利,费劲周折也找不到经费来源,大部分食管癌患者散布于农村,实验遇到技术难题等等。从无数次向一位位校长、书记恳请经费支持遭遇落空,从不厌其烦、双手捧着紧急申请书向各级政府部门领导恳请经费无果后,我们没有气馁,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为人类健康而不是为哪一个单位或部门在恳请,我们应该是人民健康的保护神,我们应该作出成绩去解决老百姓的疾苦,将来我们也或许会在食管癌研究的历史上画下重重的一笔。正是由于这种毅力和坚持,我们最终得到了关键的经费支持。我们并没有坐在医院里等待患者,而是走遍了分布在全省各地的近3万个村庄,到患者家中请其配合,个中辛苦无法用合适的词来描述,但我们最终完成了计划,这才有今天的结果。
十几年来,我们这个团队密切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能在攻克食管癌的道路上留下我们的脚印,能在世界食管癌研究领域留下我们的标记而奋斗。我们这个团队是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一个和谐、友好、团结向上的大家庭。我非常感激团队每位成员对我的信任、支持、关心和厚爱,没有他们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这一成绩。
我们实现了我们的目标,非常幸运地发现了重要的食管癌易感基因,也练就了一支打不烂、拖不跨的合作研究团队,我们特别感谢那些为这一研究作出最大贡献的食管癌患者。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