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肿瘤 > 结肠癌 > 大肠癌委员会主任万德森:关注结肠癌

大肠癌委员会主任万德森:关注结肠癌

时间: 2013-04-01 13:27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主任、国内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万德森教授,请他为我们全面讲述大肠癌这一近年发病率攀升的恶性肿瘤。万教授现在是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博士生导师,带领弟子们主攻大肠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万德森 教授

  万教授,您好!请您为广大网友介绍一下目前大肠癌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万德森: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直肠癌和结肠癌的统称,多发于中老年人。2007年全球新病例120万,死于大肠癌63万,而且发病率不断上升,每年递增2%。

  由于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凑效,美国大肠癌发病率现处于下降阶段,且多是早期:2006年全年发病14万例,死亡5万多例;而国内则处于上升阶段,而且确诊时大多已是晚期:2005年发病17.2万例,死亡9.9万例。国内香港年新增病例3706宗,比2004年增加124例,仅次于肺癌居所有癌症第二位。说明国内病例发现时多是晚期,而美国则早期的较多,早期发现的治愈率是很高的。

  在我国,上海大肠癌的发病率最高,是所有肿瘤的第二位,近年年增长率4.2%,这与其生活方式西化有关,肉类的消费增加很快,这与美国当年类似,吃扒类过量。广州的发病率排在所有肿瘤的第三位。

  主持人:为何现代人患大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万德森:有以下原因造成大肠癌发病率升高:

  不良生活方式——多肉少菜少水果少运动(据移民流行病学调查,原国内、日本裔肠癌低发,但移民美国后,因生活方式改变,变为高发。);

  癌前病变——肠腺瘤、溃疡结肠炎;

  遗传——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家族中有此病史或本人有超过100颗肠息肉的属家族性遗传,此类病人多较年轻,该项院发现的最多息肉者有3000多颗。还有一种HPNCC(即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这类患者占大肠癌患者的10%-15%,这类患者有三大特点:家族有三个或以上大肠癌患者,其中有一个是一等亲,50岁前发病。这类遗传病为显性遗传,患者的下一代约有50%发生大肠癌(医生发现此类病人一般都会“查三代”,即上代及子代,还有病人本身,其显性遗传是不分男女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若不治疗,50岁前几乎100%发生大肠癌。

  其他原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病伴发;地方性因素(如血吸虫病等)。

  国内人肠癌发病较西方人早12-18年,故美国提出五十岁不管有否症状均应做第一次肠镜,而国内则是四十岁。但因怕痛等原因,做肠镜的依从性较差,美国有约25%应做而拒绝者;国内更甚。

  主持人:请问万教授,大肠癌的发病率如此之高,为什么不少人发现时已是晚期?是否其症状不明显?它究竟有什么症状?

  万德森:一般而言,大肠癌的症状是较明显的,人们之所以晚期才确诊,是因为大意。大肠癌的症状有以下5个常见症状:

  1、 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或出现便秘,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2、 便血:大便带血,一般为鲜红色或果酱色,是大肠癌最常见的症状;

  3、 肠梗阻:一般伴发腹痛,是因为肿瘤生长很大,堵塞肠管导致的;

  4、 腹部肿块:常见于右半结肠,即升结肠癌较常出现腹部肿块;

  5、 全身衰弱,贫血,消瘦,乏力,发热,甚至出现恶病质(多见于晚期)。

  在国内30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血便、黏液便、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就必须去医院进行检查。

相关标签
大肠癌
委员会
主任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