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传染科 > 骨结核 > 如何才能分辨出周围的结核病感染者

如何才能分辨出周围的结核病感染者

时间: 2013-06-20 10:53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周主任,有位网友刚才听您说现在结核病人的确挺多的,就想问您,请问专家如何才能分辨出周围的结核病感染者,如果猜测周围有结核病感染者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周林: 如何区分周围有没有结核病人,结核病可疑症状者?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反复强调,咳嗽咳痰大于两周,咳嗽咳痰可以很多原因引起咳嗽,但是肺 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咳嗽咳痰,持续的咳嗽咳痰大约两周,怀疑这些人有可能得了结核,周围要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如果自己出现了,应该自己积极到有经验的 结核病防治机构看病.上综合性医院去看也没问题.如果发现周围有这种人,要动员他,跟他说老咳嗽了,建议他去医院看病,尽早地诊断,诊断完了以后,如果确 诊了,要尽早地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果确诊的病人,就要规范地治疗.进一步地说,如果发现了周围,以前密切接触的人有结核病人,这种情况怎么办? 这些人咳嗽点不一定是结核,如果是结核,跟他接触的人怎么办?跟他接触的人如果有可能的话,反复密切接触,也应该去专业机构做健康的体检,我们接触了,不 一定感染了,就发病了,从预防角度出发,上专业机构做健康的体检这特别重要,特别跟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接触的人,体检非常重要.

  主持人:比如说同事之间有人得了肺结核,这位同事是否能上班,是否跟大家进行正常接触?

  周林: 你又问到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周围有了病人,怎么办?我们说大家谈的首先不要歧视病人,还是要关爱,因为病人还是弱者,对于病人来说,在急性期或者传 染性肺结核病人,在排菌对周围人有传染,暂时不要上班,毕竟是传染病.但是这个病人经过规范治疗,已经不排菌了,由医生临床诊断证明,证明这个病人已经不 排菌了,传染性已经非常小了,这些病人可以上班了,只要有临床医生的证明,应该没问题.跟同事在接触的时候,屋里加强通风,经常开窗,这都是必要的.其他 的没什么特殊的.

  主持人:请问一下马主任,有位网友是2001年的时候患过肺结核,用中西医治疗一年左右治愈了,据医生说以后会产生自动免疫,不会再患,他现在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马屿: 听这位网友介绍,是经过一年的治疗,应该说是非常规范的,而且比我们常用的短程治疗还长一点的治疗,应该说他的病变比较稳定的.得过结核病人的病人一个特 点之一就是有复发的可能,最需要注意的,我们健康人每年还要做一次健康检查,何况他毕竟得过结核,所以定期地健康检查,尤其包括胸片,就是照X光片,这是 非常需要的,这是要注意的第一项.我们平时生活规律,适当注意休息,注意营养,另外避免过于劳累,这都是需要的.对他来说,最关键是每年一定要健康检查, 包括透视,假如不舒服的时候,总要想到得过结核,是不是它引起的,也要做检查.其他一般注意事项和我们刚才谈到都是一样.

  主持人:如果是曾经结核病患者,建议他们每年都做自我健康检查,对自己本身的生理情况病变会提高一些警惕,都有很好的作用.

  马屿:因为健康人现在人们都关怀自己的健康,每年还要检查,何况是病者呢.

  主持人:请问一下周主任,cheap UGG boots,有网友提问说得了支气管内膜结核,请问停药标准,这个病会不会有后遗症,怎么样才算彻底治愈?

  周林: 支气管内膜结核,治疗原则和肺结核是一致的,从治疗方案、治疗时间都是一致的.初治肺结核,至少坚持六个月,最后完成治疗的时候,含菌是阴性的.这是停药 的标准.至于说这个病人治疗的时间,可能比普通单纯的肺结核治疗时间稍微延长一些,因为这个地方吸收起来是要慢一些,治疗时间要接近一年左右,他至少要坚 持六个月,持续到一年,这样会更好一些.对于早期的病变,我们说病人治疗的诊断比较早,在黏膜损伤比较轻微的情况下,治愈以后,基本上是不留下后遗症的. 如果病变发现比较晚了,气管内膜已经破? 了,可以引起气管内膜纤维化,造成气管官腔的狭窄,可以造成肺的通气功能的降低.所以我们在反反复复强调,结核病也好,多种疾病都有,一定要找诊断,找治 疗,因为早诊断就意味着病变的破坏会轻一些,早治疗会意味着治疗疗效会更好一些.

  主持人:有位网友说右上肺新发结核(已有小空洞形成),服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铣胺,异烟肼等药二月,午后依然37度4左右,目前已下气管镜给药二次(利福平),ct片右肺病变已吸收一半.咨询:何时体温能恢复正常?谢谢!

  马屿:这个病情较好说得具体一点,说右上肺有空洞,经过利福平和气管镜下面治疗两个月,结核病治疗需要强调联合用药

  主持人:本期访谈到此结束,感谢两位专家的讲解,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更多专家视角:

  肾病科专家张晓英谈肾衰竭的早治疗

  王山米医师警惕妊娠期肾病患者要早发现早治疗

  专家陈新华深度解析:宫颈癌可防可治

  姜玉武教授谈:小儿癫痫的防治问题

  医师陈秋谈: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病因及症状
 

相关标签
结核病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