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精神科 > 抑郁症 > 何燕玲、马弘谈得抑郁症了怎么办

何燕玲、马弘谈得抑郁症了怎么办

时间: 2013-04-02 17:03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为了让广大网有更清楚的了解这次调查的结果,我们邀请到了本次调查的两位负责人,一位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何燕玲教授,另一位是北京大学精神卫生所公共卫生部主任、国内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弘教授 ,和美国惠氏制药公司梅璟萍经理。欢迎三位嘉宾。下面先请三位同网友打个招呼。

  何燕玲:各位网友大家好。

  马弘:各位网友大家好。

\
马弘 教授

  梅璟萍:大家好!

  主持人:这次也是第一次大规模在综合医院进行门诊患者当中进行抑郁焦虑障碍患者调查,具体情况怎么样?

  何燕玲:这次调查的起因是这样的,因为当年在1992年的时候有一个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当时在上海调查了五家精神医院发现共同的问题,在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当中门诊病人心理问题的比例很高,但是这些医院的医生都忽略了,没有把它检测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想做这样一个在国内范围内大规模的调查,当时调查世界上有1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上海的识别率和认识率是倒数第二的。

  这次调查我们在国内的五个城市,广州、北京、上海、长沙、重庆一共1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了调查,每个医院都有神经科、消化科等四个内科的? 我们选择一个固定的门诊日,在这一天如果来看门诊所有的病人作为调查的对象。这个问卷只是一个筛查调查,做完之后要求医生给这个病人做一个判断,除了看正规的门诊之外判断一下这个病人比如说来看头痛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有心里问题的话先判断是什么心理问题,建议他看精神科还是开什么药处理。这个检测完以后就看调查表的情况,如果是阳性的话要求他下来由精神科医生做一个诊断性的访谈,做进一步的检查。

  主持人:现在结果已经出来了,请问一下意识何教授,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何燕玲:一个是想看看国内综合性医院可以代表大流量激增的门诊情况,在这些病人当中不是来看具体问题的,而是看各种各样身体不舒服的,这些人当中到底多少是抑郁和焦虑,不同年龄不同科别分布也有所不同。第二个目的,在这些医院看的医生不是精神科医生,不是心理医生,而是普通的临床医生,他们这些病人有没有被识别出来,如果识别出来相应的措施合适不合适。调查结果发现在中型医院当中病人不管患有抑郁也好或者是焦虑也好,有些人同时具有抑郁又有焦虑,只要你沾上一种,阳性的比例理论当中有一个19.9%将近20%,? 人当中有一个人就被诊断出来,这是一个主要的情况。在这个科当中相对来讲神经科的病人还有消化科的病人当中,焦虑和抑郁症患病比率比较高。我们主要调查四个科神经科、消化科、心血管内科和妇科门诊,这四个科相对而言,神经科和消化科的病人比例比较高一点。

  看病的人多,看病次数多的人当中患有抑郁焦虑的比例比较高。关于识别和治疗的问题,总体来讲专科医生对疾病的识别率没有太大的提高,大概20%不到的人能够识别。治疗的情况有一部分人转到专科医院去看,还有一部分人给他药物进行治疗,给药物治疗当中我们要判断治疗是不是合适是不是有针对性这方面比较欠缺一些,大多数给一些失眠的药物,如果真是抑郁焦虑应该按照焦虑症治疗的几乎很少。如果说我们这些科的医生能够认识以后也是合理的,问题是他们还是缺少这方面的知识,这些专科医生平时很忙,心理的问题、精神需要花时间去问,没有合适的时间。另外关于心理科的东西有点忘记了,需要加强学习。还有以为心理的问题不是我们专科来看,你看头痛我就解决头痛的问题,没有注意到头痛背后可能的问题是抑郁和焦虑,所以头痛医痛老医不好,病人反复老来看。

相关标签
何燕玲
马弘
谈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