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通过何教授的介绍可以看到我国抑郁焦虑发病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不容乐观,请问马弘教授,为什么就诊次数越多的患者抑郁和焦虑的患病率比较高?
马弘:这个结果我自己是这么考虑的,倒不一定说就是次数多患病率就高,可能一开始就是情绪障碍,没有被识别没有意识到,因为这个问题反复就诊,在我们做调查的时候被查出来了,在这之前就诊的次数比较多。原因还是挺多的,昨天晚上北京参加调查的医生正好有一个病例,妇产科负责的医生专门拜托我在这儿说一下,说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北京市来妇产科就诊的患者57例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和焦虑症,但是这57例没有一个妇产科医生认为是抑郁和焦虑症。妇产科医生认为有抑郁症的8例患者被精神科医生认定不是抑郁症需要我们特别培训。
主持人:有一部分患者在抑郁和焦虑情绪之后不认为是生病,也不寻求精神科治疗,真的被确定为抑郁症,不接受事实,甚至状告医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请问马教授这是为什么呢?应该如何改变病人对抑郁症的错误认识?
马弘:一方面患者自身还有一个尺感,如果归结为一个躯体化的东西,我得病比较容易接受,大家也可以理解,减轻精神上的负担。一旦被医生解释或者诊断为精神科的问题,国内人一想到抑郁症就想到精神病,是不是疯子,不太愿意承认这件事情,不肯接受,更倾向于我确实是生了疾病而不是精神出现问题。大家一定要认识到精神科疾病跟其它躯体疾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不要有特殊的歧视。
第二方面,跟医生的解释沟通有关系,首先说不是躯体疾病而是精神科的问题,要先试探一下他的感受。为什么有时候花了十分钟就判定他不是真正的躯体问题而是精神科的问题,花了三个星期才把这个病人解释通,花了三个月甚至三年把这个问题解决。解释沟通非常重要,这就提示另外一个问题,综合医院的医生应该在这方面多提供一些培训,提高对精神疾病或者情绪问题的认识程度。
主持人:抑郁症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很多人认为抑郁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心理问题,经过简单的心理辅导可以治愈。对于抑郁症到底需不需要用药物治疗?请问一下何教授的看法。
何燕玲:抑郁是不是需要药物治疗,有人认为抑郁不是病,回过头来要提一下抑郁是怎么回事。中医里面有忧虑这个说法,忧虑有持续的时间和强度,达到什么样的影响力伴随什么样的症状,我们有一定的诊断标准,如果持续两周以上或者一些慢性的甚至达到两年以上,严重到影响到生活功能,工作能力受到影响,原来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或者原来做的工作不愿意去做不想去做,自己也觉得非常痛苦。一般还有身体上的变化,胃口不好,睡眠不好,没有精神,不舒服,一般抑郁的病人伴有身体上的症状。从情绪不好到疾病这需要一个过? 度不能单靠自我调节能够解决,就是一个病理问题了。如果一般情绪不好,跟亲朋好友聊聊,换个环境散散心,出去旅游可能会好,这是一般情绪问题。达到诊断标准需要一定的严重程度,同时有一些症状,这种情况下恐怕光靠自己的调节不起作用了。
我们很多病人来看病的时候已经努力调节过,可是怎么都调节不好,以前不开心就能调节好,但是现在怎么都过不去这个坎。这个就是抑郁和抑郁症的不同之处,我常常打一个比方,天太热,国内人老说心静自然凉,我有点情绪问题调节一下就好了,但是如果我今天感冒发烧了,身体滚烫,烫的人火热,你让他心静自然凉能凉下来吗?非得用药物治疗。大家平时理解平时的抑郁以及抑郁症的程度可能不是太了解,需要专业的医生加以识别诊断。
如果有抑郁没到抑郁症的治疗也不排除心理治疗,用心里治疗可能比药物治疗要好。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