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饮食 > 国际母乳会咨询员小巫讲解婴儿辅食

国际母乳会咨询员小巫讲解婴儿辅食

时间: 2013-03-18 19:25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母乳喂养是你给宝宝一生较好的开始。你知道母乳是宝宝最完好的食物,但是面对4~6个月的宝宝,你开始疑惑:“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有一些很好的理由让你将添加辅食延迟到宝宝半岁左右。今天我们请到了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咨询员小巫,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
国际母乳会咨询员小巫

  主持人:小巫你好,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小巫: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谈的是婴儿辅食的话题,做为母乳协会的会员,也是母乳喂养方面的专家,您来跟各位年轻的妈妈们讲解一下吧。

  小巫:首先,既然母乳是最完好的,健康及足月的婴儿不需要在头几个月吃其他食物。其次,过早添加辅食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为婴儿的消化系统还无法接受母乳以外的食物。最后,宝宝开始吃其他食物后,会减少吸吮母乳,导致奶水分泌减少。这无异于让孩子吸收较差的食物来取代数千年来自然界最完好的东西——母乳。在第一年里,母乳仍然是婴儿营养的重要来源。

  几十年以前,人们鼓励母亲愈早给婴儿加辅食愈好。现代科学研究承认了我们这些做妈妈的一直知道的事:母乳是婴儿最完好的食物,半岁以后才添加辅食的婴儿最健康。对于健康、足月的婴儿,通常不必要添加维生素营养剂。如果妈妈从自己所吃的食物里得到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分泌出来的乳汁就能供应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

  主持人:那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

  小巫:你大概已经知道哺乳的原则是看孩子,别看钟。宝宝会让你知道他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饱了不想再吃奶了;同样,他会让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准备好接受辅食了,他会显现一些征兆表示他已准备好接受其他食物了。

  约半岁大时,宝宝会开始抓住东西往嘴里送。有些婴儿甚至会伸出手来抓住你正要吃的东西。婴儿背部发展到稍加扶持便可坐着,你也会观察到他已经开始长牙。当婴儿准备好接受辅食时,舌头及嘴部的肌肉已发育到可以将舌尖上的食物往嘴巴后面送,他们需要协调这个动作完成咀嚼。

  快到添加辅食的阶段时,宝宝往往需要更加频繁地吃奶。然而,如果婴儿小于六个月但喂奶需求增加,并不意味着他已准备好要接受辅食,这是“猛长期”对母乳短暂的需求增加,只要勤喂三、五天,奶水的供应便会增加,婴儿的需求也会回到正常。和流传的说法正相反,睡前给婴儿吃固体食物并不能让他睡整夜觉。几项研究把提早给辅食的婴儿与没有提早给的做比较,结果两组婴儿睡整夜觉的年龄都一样。如果有人信誓旦旦地告诉你,她的孩子在给了辅食之后便能睡整夜觉,那很可能这婴儿就是在那个时期左右开始睡整夜觉。

  主持人:婴儿食品这个市场的现状是什么,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吧。

  小巫:在我们曾祖母那个年代,添加辅食非常简单。婴儿具备能力吃家人都吃的食物时才开始添加辅食,将其制成糊状或切成小小块。如今的妈妈们却对准备婴儿辅食感到糊涂。当商家发现磨碎食物装进小罐罐里就能赚钱时,婴儿食品成了热门生意。妈妈们有关婴儿添加辅食的信息大多来自婴儿食品公司为促销其产品而印刷的宣传小册子。

  有些商家在广告里推荐辅食要从婴儿体重增至出生体重两倍或到达13磅(5.8公斤)时便要开始。这个时间对母乳喂养的婴儿来说并不适当。因为有些母乳宝宝体重在一开始增加得很快,往往2~4个月便增至两倍或是到达13磅。体重和他们是否有能力消化辅食毫无关系。

  一家婴儿食品公司甚至推荐,当母乳喂养的婴儿在24小时内需要喂八至十次的奶时便要开始给辅食。这种喂奶次数对于众多新生儿以及正在经历“猛长期”的宝宝来说十分普遍,并不表示婴儿需要提早给辅食。

  当妈妈们愈来愈关注婴儿的营养所需,她们开始质疑厂商制造好的婴儿食物,那些罐装食品通常含有添加物、人工合成物、糖、盐及防腐剂。几盎司罐装婴儿食品和新鲜的水果、蔬菜比起来价格相当昂贵。如果你要用市售的婴儿食品,购买时要确定看清楚标示上的说明以避免不必要的添加物。

  主持人:如何开始喂食

  小巫: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最初尝试不过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你不需要把孩子喂得很饱,刚开始只是1/4汤匙的量,再慢慢地增加。当然要以孩子的意愿为根据。

  记住,婴儿在极度饥饿时是没有心情去尝试新食物的。在最初的几个星期建议在吃完母乳后尝试喂辅食,两个最合适的时间是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点左右,当你不必担心给全家做饭的时候。

  给婴儿添加新食物,一次只给一种,至少过一个星期之后再添新的。每次1/4匙,一天1次~2次,每次略微增加份量。大一些的宝宝没有小宝宝那么容易过敏,但这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某种食物引起过敏反应——皮疹、流鼻涕、屁股痛等现象,停吃这种食物一星期。如此尝试2次~3次,如果还是过敏,则须停吃6个月以上。

相关标签
国际
母乳
咨询员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