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心血管科 > 小儿心肌病 > 心电图有改变,这样会不会是心肌炎?

心电图有改变,这样会不会是心肌炎?

时间: 2013-03-25 09:13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陕西邹女士孩子得了肺炎,心电图有改变,这样会不会是心肌炎?

  李棠:细菌、病毒等都会引起肺炎,肺炎后孩子会有心电图的改变,但肺炎好转以后,心电图也就会随之变得正常,所以说不一定肺炎以后就会得心肌炎。

  主持人:湖南刘女士女儿13岁了,前一阵感冒后老是觉得自己胸闷,气不够用,尤其是上体育课运动后就不舒服,不知这与心肌炎有没有关系?

  李棠:活动后出现这些情况的话,就应该去医院检查一下,有时感冒后心肌就会受损,因此运动后心肌就会出现缺血等症状,但也不一定就是心肌炎,也许增加体质以后这些症状就会好转,而且青春期女孩内分泌都会发生变化,容易出现疲劳、早搏、感冒等现象,还是应该具体地检查一下。

  主持人:福州张先生孩子班里已经连续三个孩子得了心肌炎,请问这种病是不是会传染?

  冀石梅:应该先明确一下班里的三个人是不是都患上了心肌炎,而且心肌炎本身是不会传染的,但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是会传染的,所以如果班里的三个人都得了心肌炎的话,就应该重视起来,做好预防的准备。

  主持人:心肌炎可以治愈吗?会再复发吗?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吗?

  李棠:轻度心肌炎的孩子在门诊进行治疗就行了,中度或重度心肌炎的孩子就需要住院进行治疗了,主要就是进行保心肌的治疗,静脉注射药物,像果糖、维生素C等,出院以后也要继续口服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只要诊断治疗及时的话,大部分孩子还都是可以治愈的,只有个别的孩子会复发,如果发病不超过半年的话,就叫做急性心肌炎,如果发病超过半年的话,就叫做迁延性心肌炎,而且大部分孩子患病后是不会影响生长发育的,但如果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的话,恢复就很困难了,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主持人:黑龙江袁女士女儿22岁,5年前得了心肌炎,现在心律不齐、早搏、胸闷、恶心、乏力、经常感冒,请问这是心肌炎的后遗症吗?该怎么治疗?

  李棠:22岁已经不算儿童期心肌炎了,应该问问成人的大夫,我想如果治疗及时、定期检查、增加体育锻炼的话,还是应该可以治愈的。

  主持人:北京魏女士孩子现在16岁,9岁时患心肌炎,经常觉得疲乏,脉搏50-60次/分,请问是心肌炎的后遗症吗?

  李棠:这可能是心律缓慢,如果没有别的问题的话,可以做一下运动的试验,如果心律有上升的话,就可以说明没有什么问题,如果长期心律缓慢的话,就会导致心脏或其它脏器出现供血障碍的问题,所以应该及时进行治疗。

  主持人:青岛穆女士孩子两年前得了心肌炎,最近一次感冒后心肌炎又复发了,请问有什么好方法能预防心肌炎再复发?

  冀石梅:应该明确一下第一次诊断心肌炎是否合理,如果是心肌炎的话,家长就应该重视起来,预防感冒的发生。

  主持人:吉林赵女士孩子得过心肌炎,复发过4次了,这对心脏的损害是不是很大?是否需要长期治疗?还能彻底治好吗?

  李棠:应该先明确一下是不是真正的复发,如果心脏没有扩大的话,就说明症状还是比较轻的,如果心脏已经扩大了的话,就说明病情已经比较严重的,病情在3个月之内就会发展,所以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只要治疗及时的话,在半年左右基本上是可以治愈的。

  主持人:北京孙同学5岁半时得了心肌炎,后来治好了,两年后又犯了一次,每年都得吃药,免体,请问怎么才能知道心肌炎已经好了?

  冀石梅:家长对心肌炎的重视还是比较高的。一般如果孩子出现早搏、胸闷、气短等症状时,还是需要仔细检查后再下诊断的。另外运动对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会增加心脏的供血功能,如果孩子出现的症状不影响身体功能的话,还是应该进行运动锻炼的。一般轻中度的心肌炎家长不用太担心,都是可以好的,如果重度或暴发性心肌炎病人就很难说了,不过还是应该进行彻底的治疗,及时的预防。

  主持人:山东侯女士小儿心肌炎可不可以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可以疗程是多少?

  冀石梅:抗生素和心肌炎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用抗生素也存在时间和种类上的问题,一般来说是没有必要用药的。

  主持人:辽宁刘先生得了心肌炎,在饮食、生活上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

  李棠:一般孩子的饮食都不会很差,只要注意合理饮食,吃得清淡些就行了。在急性期要让孩子充分休息,好转适当的运动是有利于病情恢复的。注意不要带孩子去公共的场所,以避免感冒。平常要增加孩子的体质锻炼,增加体质。在孩子高烧时应该在家休息不要让他去上学,应该等病情好转或恢复后再去,以免加重病情。

下,对诊断是有好处的。

相关标签
心肌炎
小儿心肌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