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家长,家长可能通常一句话,你只要学习好了什么都行。
赵荣凤:对,其实他不知道,孩子有各种症状,他不光学习,他需要很多的常识,比如说你觉得这个事情让他做了好像没什么,但是对于他要是参与了家长的事情,比如说我今天就做一个水果沙拉,其实很简单的事情,当他自己做完以后大家去跟他分享成果的时候,那样的乐趣不是他想要的。所以家长有时候过于关注容易给孩子造成心里压力,只要听到他妈妈和爸爸的脚步声他心里的盘算就来了,这样容易让孩子分神。他总是想做一点什么就想着爸爸妈妈,这样就让他的精力特别的分散,不能专注做事情。不要什么都替孩子,都替他做了以后他只是想而不去做,而造成很多孩子在这一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孩子跟家长之间的较好交流时间。如果今天孩子不高兴了,然后家长一看到了就嚷嚷起来了。有的很多家长他不愿意上幼儿园,为什么不上,有的可能是生病了,然后家里就开始照顾他,他发现从这里可以得到很多失去的东西,所以他就会一去幼儿园就生病,最后幼儿园就上不了。
主持人:我们之前也有幼儿园的老师讲,说小孩子在上幼儿园在刚开始适应的时间里一定会生病,关键是家长怎么处理。
赵荣凤:另外不能让他感觉到家里有老人,就是在家里等着他了,这样不行。一定要说爷爷奶奶在上老年大学了,或者有什么活动,一定要说他们有事情干,让他感觉到我上幼儿园,实际上我也在帮助别人。所以在有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跟孩子交流的时候要找到一个轻松的氛围跟他说说事情,讨论讨论,让他从中得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他自己觉得有乐趣,这样孩子就愿意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游戏,比如说在家里玩一些捉迷藏,这样就挺好的。所以这时候要跟孩子讲一些东西,讲一些道理,另外让孩子在其中体会一点什么,这样孩子是一个较好的时期。
刚才我们讲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其实对孩子特别的影响。有的家长说我根本就没有告诉他,至少他能够知道你在想什么,他知道你要干什么,你稍微给他透露一点信息,他就会推测出来。我们对孩子的期望要客观一些。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有一个客观的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
刚才讲到的那些要让孩子参与到家长的事情当中。我碰到一个孩子13岁,他妈妈问他,孩子你觉得多少钱,行吗?这就不合适了,这不是他参与的,要参与到适合他的事情,比如说吃什么饭,需要什么水果,要做一些他能够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只要能够参与就可以。所以有时候让孩子多一些参与,让孩子多一种感觉,这样的感觉其实也是我们家长培养孩子在参与事情对生活的一种热爱。
另外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