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产科 > 妊娠期糖尿病 > 体重超标会不会得妊娠期糖尿病

体重超标会不会得妊娠期糖尿病

时间: 2013-04-16 16:02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体重超标会不会得妊娠期糖尿病

  [主持人] :主持人:下一个网友,我体重比较胖,体重超标会不会得妊娠期糖尿病? [16:10]

  [专家] 华苓:体重超标是高危因素,但是你比别人容易,但是不一定,如果你知道了这个问题,咱们就把体重控制一些,把烽烟因素降低了。 [16:11]

  [主持人] :下一个网友,如果少吃主食是不是不容易得糖尿病? [16:12]

  [专家] 华苓:糖的代谢分三步,如果不吃碳水化合物,你就吃点脂肪,吃点蛋白质,首先咱们说供能是什么?葡萄糖供能,这些脂肪通过转化成葡萄糖才能供能。 [16:13]

  [主持人] :下一个网友提问,我平常特别吃甜食是不是容易得妊娠期糖尿病? [16:14]

  [专家] 华苓:首先查一查,每个人糖代谢不一样的,查了血糖空腹血糖是3.8,餐后两小时吃完以后还是3.99,喜欢吃就吃一点,如果非常不幸查的都快5.1mmol/L了,你就应该减一减了。[16:14] 主持人:我家族遗传糖尿病,我没有这方面的症状,我患糖尿病危险指数会不会升高?[16:15] 华苓:是,你确实比别人容易,从现在年轻人做起,扬程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好了以后,那不一定,既然有风险,咱们说遗传病史,你爸爸妈妈不可能两边都有,你跟他们有一样,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实际上要建立正常生活方式,终身注意。 [16:17]

  [主持人] :妊娠期糖尿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什麽? [16:18]

  [专家] 华苓:饮食控制与运动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法。良好而有效的营养支持疗法应达到以下目标:①维持孕妇体重的合理增长;②保证母体营养和胎儿生长发育;③用一切手段使血糖保持平稳,不出现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④防治各种糖尿病的并发症。妊娠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孕妇的饮食控制不宜过严,热量按30-35千卡/kg/日给予,其中碳水化合物占40-50%,蛋白质占12-20% [其中白肉(鱼、水产品、禽类)的比例应占50% ],脂肪25-30% [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奶制品、肉类)占1∕3或更少,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山茶油)占1∕3以上,其他1∕3可由坚果和鱼类提供],每天还要补充一定的膳食纤维(每日推荐量为25-35克),并应补充元素钙400mg/d ,元素铁30-60mg/d,叶酸400-800ug/d及多种维生素。并建议少量多餐及睡前加餐。可将全日食物量分为4-6次吃,临睡前必须进餐1次。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高糖食品,采取少食多餐,多食蔬菜、富含纤维素的食品,注意维生素、铁、钙补充。选择孕产期专用的复合维生素来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水果的补充较好是在两餐之间,并且在选择水果时应尽量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或以蔬菜代替,如番茄、黄瓜等,千万不要无限量吃西瓜等高糖分水果。 [16:22]

  [主持人] :我们网友的提问就先到这里,老师有很多网友提到关于饮食方面的问题,你能不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食谱,让大家在饮食方面也有一个注意? [16:23]

  [专家] 华苓:原则说的非常好,生糖指数你再查查,这是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确,供大家参考。首先烹调食物中少油炸,煎熏等东西,有一些油炸食物产生一些物质对于孕妇不好,饮食易清淡,不要过油或者过咸,过油容易得糖尿病,过咸容易得高血糖。咱们汤注意要以素汤为主,少食排骨、骨头汤。动物脂肪限量,比如说奶油、黄油,猪油要少吃,奶油、黄油可以吃,但是不易多。再就是少吃多餐,一天总量控制下来,分到4—6份吃。甜食少一点,我说的对于糖尿病,但是正常的可以放开一点。比如说一个苹果,可以弄一小盘切一切,放点小牙签插着吃,既温馨又放慢饮食速度,不知不觉中摄入量减少了。再就是增加室外运动,没有先兆流产,你可以散步,特别是餐后散布。如果你怀孕后没有合并症,咱们做饭炒菜不行了,咱们可以刷碗,做完饭以后散步,一般来讲散布,特别是晚上让家人陪伴,既温馨又有情感交流,又能够达到散步目的,有什么特殊情况,也可以背你回来,也安全。少吃精致糖类,比如说白砂糖、绵白糖、红糖、冰糖等,甜食像巧克力、甜饼干、甜面包可以吃,但是不能多。再就是油脂类的,比如花生、瓜子等等也要注意,还有一些粥也要少一点,如果血糖过高的话。 [16:27]

  [主持人] :谢谢老师为我们补充的膳食指导,时间关系,这期访谈到这里,还有很多网友提问没有得到解答,我们将把这些问题转到育儿频道,由别的专家帮你们解答,我们这期访谈就到这里,谢谢!再见! [16:28]

  [专家] 华苓:再见! [16:29]

来自:摇篮网

相关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产科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