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整形科 > 乳房 > 请问乳腺癌治疗方面分子钯向有没有作用?

请问乳腺癌治疗方面分子钯向有没有作用?

时间: 2013-03-25 15:40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网上还有记者问,今年的诺贝尔奖公布后,分子钯向变成一个热门的名称,请问乳腺癌治疗方面分子钯向有没有作用?

  江泽飞:这个临床上已经有了很好的应用,以前我们也有过这样的方法,在分子钯向治疗已经有很好的结果。

  主持人:网上有记者问,年轻女性更易患乳腺癌,还是年龄大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有肿块、疼痛,这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吗?

  孙强:从乳腺癌的发病来说,从遗传因素来讲可能年轻人会更多患一些,总的来说还是年纪大的,因为乳房本身受到外界的刺激,包括激素水平的刺激,时间越长机率越高。国内乳腺癌的发病率主要在40岁到50岁,50岁月经不来了刺激就下降了,国外可能是70岁,年龄越高发病率越高。

  主持人:孙教授对于50岁以后的女性,绝经之后的女性,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有什么建议?

  孙强:对于这些人筛查方法X线更敏感一些,对于年龄大的妇女来说,她的检查密度、频率,国外指导50岁以上的必须1年一次,40岁到50岁的1到2年一次。

  记者:既然咱们打算向女大学生传播乳腺癌的知识,我想问一下年轻女性月经周期不正常,比如闭经、痛经这方面,对于乳腺癌风险性有没有?

  孙强:从乳腺癌患病的因素来说其中有一个,月经初潮早的、闭经晚了,或者月经周期短的,这些激素水平经常刺激乳腺的,发病率就比较高。你所说的所谓的月经不正常就看怎么不正常法了,如果月经经常不来,可能就属于绝经后的状态,激素水平反而低了,这个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机会。

  江泽飞:刚刚你提到了跟学生讲一定的科普,这的确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但是我们明年会抽出一两个小时去说,使得我们避免很多的遗憾,在她们繁忙的学业的同时,如果有那么一段时间接受这么一点点信息,她也能知道怎么样去保护她自己的健康,预防某一类疾病,我想慢慢慢慢她形成一种健康意识,不至于到30岁、40岁、50岁以后得病以后恐慌,从小从上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概念以后,我相信这些人早期的发现率就会更高,刚刚有人提到为什么在美国保乳的比例高,相信就是因为她早期发现的高,因为都有这样一个保护的意识、健康的知识、很好的普查制度,我想有机会到校园里面接受她们的邀请做这样的科普讲座,就是希望让大家都早一点知道这个疾病的预防知识,因为预防永远是胜于治疗的。

  主持人:我们说的国际乳癌关注月,或者关注乳癌月,是用月的概念普及知识,实际上关注乳房不仅仅是一个月完成的,是伴随生活每一天的,请两位教授从内科角度、外科角度,跟网友们、跟我们在座的记者简单讲一讲在生活的每一天怎么预防,对于丈夫来说怎么爱护你的妻子?

  孙强:前面讲了这么多关爱乳房的话题,目的还是提高大家防病治病的意识,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在没有发病之前该做什么,现在回想起来跟女性有关的因素我们尽量能够避免的就避免,比如从饮食上来说,尽量避免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食物,生活尽量有规律,适当的体育运动,这个研究表明要是一个星期做四个小时的运动跟不做运动对比,做运动的人群得乳腺癌的机率比不做运动的要降低60%,适当的体育运动。愉快的心情,自然是防病治病的法宝,不要忘了定期做自我检查,定期在医院做检查,这是我们早先发现疾病主要的方面。

  对一些已经明确的良性级别,不要过于恐慌,这样会给你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

  主持人:发病之前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发现疾病应该怎么办?

  江泽飞:如果发病也不要恐慌,现在很多病都可以治愈,治疗过程中我们会采取更为精细的方面、更为科学的方面、更为人文的精神安排好更多的治疗,事实上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我们两个坐在诊室可能只能看几十个患者而已,如果坐在这里通过媒体传递的话,我相信很多人会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信息,而且每年十月份也是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是关心,至少提醒大家,今年有没有去做检查,不至于肿瘤长到5公分、8公分才去看病,如果长到2公分去看病绝大部分会治愈。一些有名的演员因为乳腺癌死亡大家就恐慌了很多,我们想传递的也是这个病真的没有那么可怕,早发现是可以治好的,但是早发现也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因为光靠我们医生平时在医院里是比较难的。

  主持人:我们有前面更好的防护措施,如果病人有更好的态度去面对疾病,配合医生去做正规的治疗,相信乳癌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非常可怕的疾病。

  网友: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大大降低,易发生骨质疏松,对减缓骨量的丢失会增加一些雌激素,但是增加了患乳癌的风险,面对这种两难的境地怎么办?

  江泽飞:我们前面专门开了研讨会讨论骨健康和骨保护的问题,女性从40岁开始就有一定的骨丢失,如果绝经比较早有快速的丢失期,克服这样的情况应该有一些添加的药物,但是我想更多的应该是需要比较健康的饮食和锻炼,如果过多的添加一些不健康的雌激素可能的确会发生乳腺的风险,从专业医生的角度一般建议大家要谨慎的使用那些没有被长期使用证明安全的,但据说现在也有一些激素可能长期用是安全的,所以这里面是两难的,我想我只能说顺其自然,如果说到了一定的更年期这样的情况下,可能心理的调整和饮食生活方式的调整可能会比药物的添加来的更为重要。

  孙强:这个问题实际上真正说绝经后的激素添加,增加乳腺癌的风险是肯定的,对于一些绝经后的女性绝经的症状很重,又需要添加,这种问题就比较麻烦,比较矛盾。我们一般如果做添加的话,必须做密切的随诊,定期的检查乳房。

  记者:刚刚讲了有些早期乳腺癌是可以治愈的,现在想问治愈的标准是什么?比如做完手术还要化疗、内分泌治疗之后什么时候可以停了?

  江泽飞:乳腺癌的治疗各种手段都有一个疗程,一般化疗4个月、半年之内,内分泌治疗可能5年、10年,赫塞汀目前是1年,放疗也就大概1个月到半个月,什么时候说治愈?这个人得了乳腺癌,最终活了100岁、200岁,最终因为别的疾病离开了,对她来讲就是可治愈的疾病。所以大家能看到数据,在发病率上升的同时,死亡率是基本保持不变的,甚至是在下降的,这就意味着,像美国比如说十万分之八十得病,死亡率是十万分之二十,也就是说更多的人得病的同时更多的人被治愈,所以现在看到发病率在提升的时候死亡率更低。

  陈阿姨:比如说得了乳腺癌两年以后没有复发算不算临床治愈?

  江泽飞:从乳腺癌来讲我想我们的标准应该不是那么低,5年没有复发对乳腺癌来讲不是很难的事情,像一期病人5年超过90%多,我们追求的目标当然是10年、15年、更长的时间。

  记者:我听过化学预防的概念,您对这个有什么看法?

  江泽飞:化学预防目前主要是三苯氧安,因为三苯氧安在高危女性人群乳腺癌的风险能降低50%,还有一个是莱洛西分,关键可能是疾病的确定。

  记者:所谓的化学预防在国内临床上有例子吗?

  江泽飞:化学预防有用过,但是有风险,你从40岁开始用,那以后怎么办,你不能保证终身,另外长期应用可能会出现别的,所以我们觉得化学预防应该是非常谨慎的选择所需要的人群,并且非常合理的使用,另外要一个很好的定期的安全性监控,否则滥用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新的问题。

  记者:女性常规检查费用高不高?

  孙强:这个费用不是很高,如果仅做临床检查费用就是几块钱,还有挂号费,如果做B超检查可能100块左右,X线每个医院不一样,比如我们医院数字钼钯可能600元,如果不是数字的也就是一两百块。

  江泽飞:所以这个费用还是可以承受的,所以呼吁女性省下一点点化妆品的钱去做检查。

  主持人:我们呼吁女性,为了今后更多的美丽、更多的健康做好准备,在座的各位记者,包括今天通过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记者联盟的方式向国内的记者做这样一次访谈,实际上我们也是呼吁记者们多做一些乳腺癌的报道,多关注一下乳癌的治疗进展,甚至怎么样把手中的笔、笔下的文字传递给更多的患者,告诉他们怎么样早防、早治,并且正确的对待乳腺癌。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联合阿斯利康公司于今年6月发布了《科学关怀、勇敢面对---乳腺癌防治建议手册》,同时宣布了乳腺癌科普教育报道奖,旨在鼓励健康记者从事乳腺癌防治的宣传工作,加入这个行业里来,共同拉起这样一个粉红丝带。凡2007年6月到12月发表的乳腺癌防治的报道均可参选,投稿方式是可以直接跟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记者联盟联系、也可以跟阿斯利康公司联系,投稿的时间是2007年10月30日-12月12日,评审委员由我们乳腺领域的优秀专家,包括新闻从业的专家,从肿瘤的领域、从新闻报道的领域来评奖,评奖的结果公布时间是2007年12月31日,我想这个对于记者来说是一个奖项,但实际上通过这个奖项是希望记者通过手下的笔写更多的文字传递给网友、传递给患者、传递给更多的公众。

  今天的访谈时间基本上快结束了,既然是我们十月乳腺癌关注月的一个收尾大型的访谈活动,又是内外科的专家同时在平台上强调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最后请专家再给一个总结的话语。

  孙强:乳腺癌并不可怕,但是我们要了解它,我们要重视它,我们患者、我们医生,以及我们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想乳腺癌在国内很快会被战胜。

  江泽飞:我想借这个机会感谢我们这些同行的合作,也感谢我们这些媒体朋友这些年来一直在共同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递和传播,我已经看到了这样的传播收获,我也相信有这样一种合作的机会,我们的专业医生和媒体共同的合作,会把我们的医学成果,会把我们的努力以及科学信息带给社会的大众,我想这样就可以让大家更为健康,更为和谐。

  主持人:再次感谢三位教授百忙之中光临求医健康访谈间,也感谢各位记者在繁忙的笔下工作抽出身来跟我们的专家、跟我们的网友有这样的交流,我们想乳腺癌的宣传不只停留在今天、也不只停留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既然我们对抗乳腺癌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我们媒体的工作者也是一个长期的笔耕补缀的过程,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战胜乳腺癌,谢谢各位!

(本文转自:搜狐健康)

相关标签
乳房
乳房健康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