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跟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很大有关系吗?
江泽飞:之所以提出居住在大城市的白领女性,第一是年龄特征,第二是工作压力,他们因为面临工作压力,放弃了很多应有的生活,比如生活环境、饮食环境、精神压力,甚至有些时候婚育的推迟,尤其是过长时间的推迟生育,我想恐怕也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记者:说到婚育年龄和哺乳的问题,怎么判断时间是恰当的时间,包括哺乳的时间?
江泽飞:总体来讲顺其自然比较好一些,比如到一定的年龄该结婚了,基本上稳定了该生育了,生育以后不要像很多女性生完两个月就开始上班了,还是要按规律完成母乳喂养好。不要超过35岁怀孕生孩子,因为一般的人28、30左右这个年龄是比较合适的,不要太晚的时间,母乳喂养本来对小孩的健康也有利,对母亲来讲应该也是有利的,而且本身也不会太多影响女性的体形,还是顺着人体自然的生理阶段,接受妇科、产科专家的推荐和建议比较好。
记者:刚才江老师谈到乳腺癌的治疗应该不分内外科,治疗上没有界限,应该是综合治疗有更大的益处,乳腺癌治疗在国外是什么样的状况?
江泽飞:比如说在美国,现在越来越多的专科和专门的中心,一个中心里头应该涉及到从诊断到治疗的系统,在国内像我们这几家医院都是乳腺中心的模式,我可能具体并不操作放疗机器,也并不给病人做手术,但是从病人来讲,我们有一个从诊断到治疗,以及手术、放射、药物治疗,这样一个模式,希望一个病人进来以后在专病专科中心能够得到合理的诊疗体系,这和国家的医疗体系是有关系的,应该不是病人围着各个医生和专家跑,而是应该是可能得病的人或者得病的人由首诊医生调动资源确定这个病人应该是手术参与或者用什么药物,这样治疗会更完善,实际上对医生来讲也是节约时间,每个医生发挥较好的强项,管理者调控好,这样病人走到医院会比较省心,而且会放心。
记者:在国内协会有没有这种专科医生分会?另外,国内很多医院都有乳腺中心,这个水平如何能够比较均衡的发展?
江泽飞:应该讲现在很多管理部门和专家一直在呼吁这种专科医师的准入制度,我想应该讲慢慢会完善和健全起来,好在现在这种大的专科中心,已经慢慢形成了这样的管理模式,一步步的在推,工作做的越来越好,但的确各地的发展情况也不太平衡,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因为由于既往学科的分割和划分,使得有时候我们的不同学科在同一个疾病的处理措施上会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搞得病人比较困惑。比如很简单的情况,当一个病人完成手术以后应该先放疗、先化疗?从学术的角度可能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放在某些医院可能化疗医生说要化疗先、放疗医生会说放疗先,实际上公正地说,放化疗谁先对这个病人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如果放在专业的医生面前可能病人的困惑会越来越少。
记者:国内有相关的诊疗指南吗?
江泽飞:国内有一个诊疗指南,我、孙强教授都有参与,学习美国、欧洲的先进经验,根据我们国情做一个修订,制订适合国内医生的指导原则,这两年推广以后的确收效比较好,另外可以让我们的专业医生更规范,也可以使得患者和家属了解这个疾病的治疗原则。
孙强:以前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患者转了好多医院,一个医院一种说法,所以定一个统一的指南是比较好,这个还在制定当中。效果非常好,好多医生根据这个蓝本做进一步的诊疗计划,这样不至于出现比较混乱的各个医生有不同的治疗措施出现。当然其他的行业协会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这个工作我们还得一块整合看哪个更好。
江泽飞:我们诊疗指南还在修订中,绝大部分人同意的马上写进去,不做讨论,如果绝大部分不同意的就不写进去,如果超过75%的观点同意的,我们写进去,我相信这样一个好处就是在于结合科学研究的结果,又结合这些专家共同的经验,至少在现有水平上大家普遍认为这么做是比较合理的,这样我相信可以节省很多的治疗资源,也避免很多病人走弯路。
记者:生物治疗能介绍一下吗?
江泽飞:生物治疗一般是指生物钯向治疗,大家可以从分子水平了解疾病,设置钯点,比如钯向H2有一些新药,未来这个领域会比较活跃,而且我们还在讨论分子钯向治疗在乳腺治疗的应用,还有分子钯向治疗治疗如何改善我们的思维和我们的行为,应该说这些年的研究取得的结果非常令人鼓舞,但是因为肿瘤细胞分化的复杂性,我们需要走的路和做的研究还很多,所以应该讲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治疗手段,但是要用于临床可能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来。
记者:我最近看到一个数据,我国的保乳手术率可能还不到三成,美国、日本的保乳手术也达到了75%以上的概率,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第二,乳房再造手术哪些患者可以从重获益,哪些医院可以采取这样的手段?第三,因为现在美国癌症的发病率虽然是在上升,但是死亡率却在降低,想问两位专家我国在乳腺癌治疗方面和国外发达国家这种差距上有哪些?
孙强:第一个,保乳手术率在我们国家比较西方肯定是低了很多,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意识的问题,这个意识包括我们医护工作者的意识和患者的意识。因为现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大中临床试验结果都是20年以上的结果,告诉我们对于适合保乳手术的患者和做全切愈后是没有区别的,国外因为时间很长了患者接受了这个概念,另外患者有这个美的要求,保留乳房手术在西方是标准的手术,但是在我们国家意识上差一点,差在哪呢?首先大夫的意识有时候会认为全切更安全,有些患者也是这么想的,觉得切干净彻底就好,所以这里面就存在患者的意识和医护人员意识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我们患者的心理状态还是跟国外有所区别的。他们对美的追求总是还没有那么强烈,另外有些人切完以后心理上恐惧的心理比较重要,还会回来再切掉,所以这个方面我们看最主要的区别可能还是在我们意识不够,对疾病愈后的了解不是很确切。
第二个,你刚刚说乳房再造的问题,国外也做的非常多,保留乳房手术是有条件的,有很多患者不适合保留乳房,保留不了,而患者又有美的需求,希望不失去乳房的心理要求,这些我们可以通过乳房再造来完成,这种技术在国外发展也非常快,现在北京、天津、上海很多大城市都可以做,差不多一般城市都能做,只是根据你的病的情况做的技术、方法有很多,有自己的、有假体的,都可以。
第三个问题,你刚刚说死亡率国外在下降,你刚刚说的技术差距,我不知道江教授同意不同意,我认为现在跟国外的差距已经非常小了,没什么差距,起码在我们大城市或者说在我们专科中心,应该说差距不是很大了。
江泽飞:差距可能有,可能就在于医疗资源不太平衡。差距还在于很多人不能得到医保,好的医生相对集中在大城市,这是一个差距。在美国偏远的地方,因为他也是在大学完成教育以后去哪里做医生,他有指南,他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就转。而我们这里医生想转的病人不一定有条件,有的病人想转,医生可能还舍不得。有些跨界医保,是非常麻烦的。
主持人:可不可以理解,今天讲的很多内容有些大夫其实也看不懂?
江泽飞:我相信大部分大夫还是明白的。
记者:我早几天还是参加一个会,他们要顶一个医师执照的考评,在北京也好、上海也好,其他地方也好,这些医生的水平是不是一致的?
江泽飞:有时候你们多宣传,知道乳腺癌治疗有这个中心,好处在哪里,很多女性得了乳癌,但是真正乳癌是怎么回事,她不知道,每年为什么做这样的节目,我们要不断的告诉大家,甚至那些研究生、大学生、女孩子,都应该知道她未来是有可能有这个疾病威胁的,不至于得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我会得病,所以我想各位媒体朋友们也帮我们做一点学术的推广。
孙强:临床当中一些病人失去乳房就是因为她的意识不足,我在这里说几句话比我平常看门诊做手术作用大很多,也是通过媒体做说教,使更多的女性能够有防病、治病的意识,这样我们才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
主持人:有防病治病的意识还要了解这些知识。
江泽飞:但是这些知识还要通过媒体去传播,我们医生去研究、钻研、辛苦工作,要通过媒体传递给大家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得乳腺癌治疗有那么多手段,但是我们的病人可能并不知道有好的治疗方法和正规的途径。
主持人:我们之前访谈预告的时候有患者提出问题,做化疗以后反应很大,甚至对化疗产生疑问想放弃治疗,这种情况下他们该怎么面对化疗以后产生的副作用?
江泽飞:这个病例我看过,我们要先问一下这个病人是否一定需要化疗,他可能是一个低危病人,可以做保乳,不一定需要化疗。这样的病人如果化疗辛苦的时候,看看指南,问问专家,专家可能告诉你本来可以不化疗,既然那么辛苦了可以停掉。第二点,再问专家,某些病人化疗不能延续的情况下,好的内分泌治疗同样能起到控制疾病的作用。第三,如果这个化疗是必须的,我们有办法去调整剂量和用药,因为一个标准剂量的制定是针对标准的,但是每个人能不能承受是要通过反应和调整的,我们都有采取第一周期的反应调整第二周期的治疗,我们治疗是需要的,但是治疗过程中有医生是帮你调整的,这样他心情就会好多了。反则做下去很辛苦,不做下去总觉得缺点什么。
另病人首先要明确化疗是需要的,辛苦一点,辛苦这个半年赢得的可能是未来5年、10年、20年的平安,甚至也可能得到终身的治愈,首先思想上、态度上坚决一点,第二,花消的药物和剂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有一个70多岁的老年人也顺利的完成了术后的放疗、化疗,所以我觉得也不要把化疗想像得那么痛苦。
主持人:其实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本身个人的调节,包括心情的调节,对愈后也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记者:想问一下两位专家,有没有必要给广大女性出一个针对健康人群的,包括已经患病人群的防治指南?刚刚提到医生的指南,是对规范医生的行为和指导治疗这方面,所以要求很精准、很规范,病人和健康人群,如果能够出一个科普性的指南,主要是改变人们对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的观念,同时提高大家对这方面的信心,对治疗科学的依从性,而且最重要的能够看到这种治疗的方向和快乐,从而以防治乳腺癌为前提实现一种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这样一种指南,有没有必要?当然具体形式,比如说中华科普有一个新闻学组,有一个记者联盟,和肿瘤学会,比如说可不可以携起手来做这么一个大众的指南?
江泽飞:谢谢,不愧是健康科普的专家,其实这个我们已经做了,疾控中心编了一个关于乳房健康的小册子,这个应该是免费发放的,搜狐健康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对徐兵河教授、孙强教授等的专家访谈做了整理并出版成书在新华书店公开发售,也是很好的。此外,搜狐健康还有一个乳腺频道,也在不断的更新内容,既保留了原来经典的内容还更新了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做到更大,我们的专家指南也在考虑,孙院士也在说能不能有个科普版的解读,可以做成一种简读版,做成让老百姓一看就明白的小册子,当然非常专业的问题还是可以问医生,相当于有一个导医的指南。我相信以后类似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主持人:我们网上有一位记者想请问孙教授,提早发现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瘤不知道是否影响怀孕?如果想要孩子的话,要不要提前治疗?采取什么治疗方法?
孙强: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前面我已经讲过了,这是良性疾病,如果明确的是乳腺增生的话,跟乳腺癌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这样怀孕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乳腺纤维瘤瘤子长出来以后自己消掉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要根据情况观察,也有的患者能自行痊愈,我们在发现问题以后应该定期检查看看肿瘤有变化没有,实际上它对怀孕也是没有影响的,可以考虑怀孕前手术,也可以怀孕后将来再做手术,或者不做手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