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整形科 > 乳房 > 欧阳涛、李洁教授谈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欧阳涛、李洁教授谈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时间: 2013-03-25 16:11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上午好!今天正是十月,十月是“全球爱乳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月份里,我们肿瘤医院和GE公司、求医网联合举办了这次义诊和“乳腺癌健康大讲堂”。我们这样一个“健康大讲堂”从2004年开始坚持到现在已经有4个年头了,举办的场次也已经是 30多场了。“健康大讲堂”举办到今天不仅是在医院讲,而且走进了社区,走进了机关,走进了部队大院,也走进了北大和清华这样的名校。今天我们的“健康大讲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上个月的时候我们和八里庄当地政府区联合举办了一个讲座,并举行了“健康大讲堂”的揭牌仪式,八里庄政府把他们的健康教育基地也放在了北京肿瘤医院。今天GE医疗集团和我们一起联合举办了这次“健康大讲堂”,目的在于提高公众对乳腺癌这一现代女性高发恶性疾病的关注与认识,同时普及女性乳腺癌健康普查的相关知识。

  我们今天有幸请到了我们医院两位优秀专家,一位是乳腺中心的欧阳涛教授,另外一位是放射科的李洁教授。下面我们把时间留给专家,首先请乳腺癌防治专家欧阳涛教授给大家做“乳腺癌的早诊、预防、规范治疗的新进展”的讲座。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

  如何面对“乳腺癌”?

\

  欧阳涛:这个活动交给我的任务是这样一个题目:如何面对“乳腺癌”?作为一个从事这个专业的医生,我想应该科学 “减灾”。面对乳腺癌,对那些还没有得病的人,比较重要的应该是更新知识,科学减灾。乳腺癌不是纯粹的杀手,它只是一种灾害。既然是灾害就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减灾。这是我每次讲座的时候都要提到“减灾”这个词的原因。

  为什么说乳腺癌是个灾害呢?有一部分乳腺癌患者会死亡,乳腺癌的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传统的治疗方式会导致女性的性能器官有一个损毁,大家都知道,可能乳腺会被切除掉。这样的事情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近,发病率逐年在上升。听起来很恐怖,但是实际上不是。要用对待灾害的办法来对待乳腺癌这个病,别把它当作杀手,它不配做这个杀手。

  减灾可不可能呢?可能。乳腺癌是一个慢性病,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应对。乳腺癌也是WHO认可的单独两个通过早期诊断能够降低死亡率的病。再有一个例子,90 年以后欧美国家乳腺癌的死亡率已经下降了,虽然发病率还在上升,但是治疗水平不断的进步。科技进步,人类受益,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也是一样。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也能让患乳腺癌患者不断的受益。

  我们看法国乳腺癌死亡率的情况,90年以后开始下降;美国乳腺癌的死亡率也开始下降;英国的90年以后死亡率也在下降;荷兰的乳腺癌死亡率也在下降。相对来说90年以后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比较明显。相关的专业人员做了很多的努力和研究,原因就是合理的治疗,再一个便是早期的诊断。早期发现乳腺癌和合理治疗乳腺癌,是可以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的。

  这些是全球参与乳腺癌治疗的研究人员投入很多精力,花了很多金钱研究出来的结论。作为人类科技进步的共同的财产,我们为什么不能享受这种研究成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呢?所以我们要更新知识,我一直希望大家知道能够运用进步的科技改变自己,并从中获益。

  什么叫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什么叫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大夫提到的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或者是在这个专业里目前向大众宣传的时候讲的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其次是改善生存质量。如果一个手段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但是如果这种早期发现不能降低死亡率,这个早期发现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实际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途径有两步,一步是看看乳腺上有没有异常,再一个就是要明确这个异常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因为乳房上长肿瘤是经常的事,有良性的,有恶性的。另外,通过定期的自我检查早期发现乳腺癌。再一个就是X线检查,以前我们叫钢板照相或者是钼靶照相。现在还有相对的核磁的检查。评价这些方法能不能作为乳腺癌的发现手段,关键的指标是能不能降低死亡率。我们先看看这些方法的介绍。钼靶照相它的敏感性比较高,100个乳腺肿瘤里面有90个能发现的。临床大夫做体检的时候有95%左右的敏感性,能发现的还是摸得着的。后面我会跟大家讲,能发现的乳腺癌不是早期的乳腺癌。另外一个宣传很长时间的就是定期的自检,敏感性有30%。

  我们看到欧洲和美国的乳腺癌患者死亡率都下降了,死亡率下降和早期发现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看看早期发现的情况,06年在法国开会的时候我得到一些资料,一公分以下肿瘤发生乳腺癌的机率在1/3,但是一公分以下的乳腺癌基本上是不能摸到的。两公分以下的癌症发生机率为70%多,这都是影像学发现的乳腺癌。只有早到这种程度才有可能降低死亡率。

  法国的资料显示也是这样的,一公分以下的也是1/3,两公分以下的占70%多。还有一种是原位癌,简单的做一个手术就行了。早期发现大概是这样的状态。只有达到这样的状态才能降低死亡率。定期的乳房自检,最新的研究结果是不能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的。05年美国一些相关的癌症早期发现的指南,已经不再推荐将乳腺的定期自我检查作为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手段了,已经把这个检查方法废弃掉了。如果做乳房的定期检查也没人反对,但是要以定期的影像自检作为一个辅助的手段,而不是作为主要的手段。这就是05年美国修改过的癌症早期发现的指南,这是有证可查的。现在还有人在讲定期的自检能够降低死亡率,这是不科学的。

  影像学方面我们现在看的是钼靶照相,例如这次GE医疗所组织的活动。以前叫钢板照相,就是对比密度,肿瘤的密度高,乳腺的密度低,白的就是乳腺的肿块,还有一些钙化。下一步要弄清楚这个异常是不是对你的健康有威胁,是不是需要人为干预。这样一种乳腺是比较不容易检测出来的,因为它本身就是白的,你看到的肿瘤的反差是不存在的。我们国内人种恰恰是乳房密度高的人,我们的病人做钼靶片子大部分是这样的情况;欧美国家做一个钼靶就够了,但是在国内可能不够。为什么?因为国内的发病年龄比较靠前,年轻的乳腺患者比较多。

  另外拿人种来比,和欧美比我们的乳房密度较高。这个人种的特点不适宜光用照相来检查。还需要补充一点就是乳腺的B超,以前的结果都不是太高。大家知道90年以前科学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检测手段没有现在先进,以前认为B超是不行的;但是在欧美国家把乳腺分为四级,他们的检查加上B超敏感度可以提高40%。所以我们国内人光靠X线检查是不够的。临床体检和X线人群再去做B超检查还是可以发现一批早期的乳腺癌患者。所以现在对我们国内人的体检可能不光是要做乳腺X线检查,B超检查也很重要。正因为看到了这种趋势,国外也投入了很多的资源研发这种新的设备,这就是大家检查乳房的B超。B超探头像个傻瓜机一样,可以覆盖整个乳房。花大力气研发这样的设备,说明这个方法对有一部分人是相当有用的。

  再一个方法就是核磁共振,这是目前检查影像学里敏感度最高的方法。在国外用于基因有缺陷的乳腺癌高危的人群。但是核磁在国内有一个问题,当你发现病变以后很难判断它的性质,据我所知国内还没有这样的技术能达到这一点。所以在缺乏定位手段之前,对正常人做这样的检查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在治疗乳腺癌的推荐方法,是乳腺X线;但是对于年轻人可能要慎重。虽说现在乳腺X线的剂量已经比较低了,但是现在仍然不建议35岁以下的女性做这种检查。目前对于有机缺陷用X线检查是比较合适的,而对于其他的患者并不一定都试用。

  超声影像,尤其是对那些刚做完X线检查的患者,接着是乳腺核磁共振检查,在欧洲特别是德国作为有机缺陷高危人群的主要检测方法。如果发现有问题,我们很难把它取出来。最后是医师的手诊,通过这样的方式发现乳腺癌会降低死亡率。但如果你去某一个地方做乳腺的体检,大夫单独用手诊给你确诊的话你应当打一个问号,因为单独的手诊并不能完全确诊。再有一个是定期自检,有科学证据证明它不能作为早诊的手段,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什么坏处,但不要单纯的使用它作为早诊使用。如果早诊的方法是不可靠的,还会带来假象,造成危机。早诊我们常规要做的话乳腺X线,但这个有年龄限制。

  还有一些是我们自己观察能够发现的症状,比如乳头皮肤糜烂,如果有这样的情况要到医院检查,这是可以自己发现的。另外就是乳头分泌一些黄色或者白色的异物,这些症状都有可能和早期的乳腺癌相关。乳头异样以前是做手术,现在可以进一步的做检查来判断乳头出现异样是否是长了肿瘤。乳头分泌异物50%是因为长了肿瘤,还有一半也有肿瘤因素,在这一半长肿瘤的人里面还有30%至50%可能是乳腺癌,比率很低,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发现是很好的,大部分不需要全身治疗。如果有这样的体征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这是单独两个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的早期乳腺癌症状。除此之外都要到专业机构通过影像的方法去检查。

  哪些人应该定期做乳腺检查?

  我们讲了半天早期发现是否是每个人都要定期的做检查?如果我们有办法来弄清楚谁是得乳腺癌机会高的人,可能上边的问题就比较简单了。但是现在比较难,为什么?什么会造成乳腺癌几率比较高的因素?我没有生过孩子,没有喂奶,我结婚比较晚,我工作压力大等等,这些都不能成为高危因素。什么才是高危因素?有乳腺癌病史,一侧得乳腺癌,另外一侧患病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很多。另外就是有一些基因缺陷。再有一个是过往做过乳房手术或者是做过病理学检查的,发现有非典型性改变的这个叫做病理性因素。另外就是有非常明显的乳腺癌家族史,或者家里有比较多的卵巢癌病史,这样的一些人可以看作乳腺癌的高危人群,除外之外和年龄等等因素没有必然关系。最后有一个原因就是乳腺非病理型增生,普通我们说的乳腺增生,这并不是病理概念,这种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没有必然的关系,临床概念和病理概念不能混淆,现在混淆这两个概念有的是因为无知,有的是因为缺乏病理概念。

  再强调一点,和乳腺癌相关的增生一定是病理检查的结果,如果没有做过病理学检查、穿刺和手术,就不能诊断是否有病理类的问题。

  做过一轮检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一轮就结束了,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做B超发现有问题怎么办?要明确不正常的性质,这个性质是不是看一看片子做一个B超就能确定的呢?可以做一个猜测,但是不能做最终的判断,而且如果不通过病理来判断清楚的话,即便是照了片子,人家可能会告诉你这不是乳腺癌,这种片子是不能作为治疗前提的。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从病理学的角度去治疗乳腺癌是非法的。

  要明确病变是什么性质有两步。一个是获得被怀疑的那部分组织,把看到的肿块或者钙化部分取一点做检查,以往我们摸到一个瘤去医院切掉再说,这是以前传统的做法,这样的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愚蠢的,逐渐被替代了。现在在欧洲诊断乳腺癌已经不是通过切除肿块为主。把很多的治疗机会一次手术拿掉了,很多机会就都没有了。另外有很多的良性病变,手术是没有必要做的,这是非常明确的。告诉大家一个现象,摸到一个瘤子就去做切除,在欧洲和美国基本上已经被淘汰了,在我们医院也已经被淘汰了。现在优选的办法就是做一个穿刺。有人怀疑做穿刺是否会转移,要相信科学,相信给你治疗的医生。这样的方法可以在全球大行其道是有道理的。另外对于小的肿块(1公分以下)使用穿刺不太准,可以使用微创的办法。我们现在用这样的方法已经做了100多例,90多例都是1公分以下的。

  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意义很重要。可以将疾病对健康的影响降至到最低:第一、性征器官保留的几率大家提高;第二、上肢功能的保留;第三、降低治疗代价;第四、降低死亡风险。我们自己有一个评价体系,分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肿瘤的大小,小到1公分以下就可以保守治疗了,另外肿瘤是否转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两个因素都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预防。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漠视,也不能恐惧,关键在于参与。现在医学的主体不再是医生,而是患者;健康意识不强的人,医院会提供帮助。在美国和欧洲的社区活动,大家自由参与,这样才可以获利,讲得再多不去行动也没有用。我一开始也讲了,愿意给大家讲一些对大家改变行为有用的知识。所以早期发现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怕得要死,也不能不重视。虽然患病的机会不高,但是假如发现的话,一定要积极的治疗。

  坚持定期检查,35至40岁开始,每1至1.5年一次。专业机构与可靠手段是有效的保障。

  乳腺癌患者不一定全部切除乳房

  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下治疗的情况。由于科学在不断的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可能大家认为得了乳腺癌要一刀切掉,其实不是这样的。现在有很多新的方法,比如保留乳房的治疗,治疗之后你去游泳、洗桑拿都没有问题,达到这个目标并不是以生存率为代价。国外做保留乳房治疗现在已经有30年了,按照医学研究的规则和最严格的寻症医学证据支持用这种治疗。用这种治疗是不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任何影响的,没有人会觉得乳房是不重要的,保留乳房是可以的,大家一定要带着这样的想法去做乳腺癌的治疗。按照严格的标准来做的话乳房保留或是切掉对生存没有区别,单独的区别是留下乳房对于患者心理影响是很大的。

  对于那些特别把乳房留下来的,但是因为就诊晚或者其他因素不能满足保留乳房严格条件的,还可以把有病的乳腺取掉,用自己的组织或者外来的组织把乳房的摘除部位重新恢复。现在我们最推崇的是把小肚子上这一块组织利用起来,能解决保留乳房外形的问题。

  保留乳房我们医院从01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在研究,到现在复发的比例有1.1%左右,很低。跟同期做乳房全切的1300多例相比没有什么区别,我们自己的资料返回来是一样的。再有就是这个技术据我所知在北京只有北京肿瘤医院可以做到。先去判断患者腋下淋巴体有没有转移,如果没有转移的话就不要再去做其他手术了。去年我们治愈率达到了51%。一个瘤子非常大的乳房,病人有强烈的愿望想把乳房留下来,做了一个术前的治疗,最后患者达成了愿望,通过新方法的治疗有 30%的病人肿瘤完全消失了。这有什么好处呢?现在治疗乳腺癌的方法非常多,哪个对患者合适就选哪一个,而以前可选的方式是非常少的,无效的治疗花钱是非常愚蠢的。这也是我们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

  讲了这么多,简单有效的途径就是早期诊断,合理化的治疗,另外非常重要的就是早期参与,决定都是患者做的,大夫只是执行这个决定,一定要早期诊断,谢谢大家!

相关标签
乳房
乳腺癌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