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内科专家带你了解心脏起搏器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求医网健康访谈间。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人数,只占应该植入患者的一成,其比例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也就是说,仍有九成“对症患者”拒装起搏器。大众之所以对起搏器这么畏惧,还是因为太不了解。今天,主持人演播室荣幸请来两位嘉宾,一位是心脏起搏器方面的优秀专家,武警总医院心脏病研究所所长,医务部主任刘惠亮教授。另一位是武警总医院心内科赵旭燕大夫,请二位来给我们上一堂关于心脏起搏器全方位解读的科普课。
刘惠亮:各位网友好。
武警总医院心脏病研究所所长,医务部主任刘惠亮教授
赵旭燕:各位网友好
身材小、本领大:带你近距离接触起博器
心脏起搏器相当于集成电路板
主持人:大家都很好奇,小小的起搏器能带动体内的重要器官心脏的工作。请问刘教授,什么是起搏器?是由谁发明的,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刘惠亮:要说什么是起搏器,我们首先要说一个问题,我们很多老百姓,包括孩子们都知道,我要动手、动胳膊,想它动才会动。那我晚上睡觉时心脏会不会不跳了呢?指挥心脏跳动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窦房结,它不受意识的调控。无论吃饭、睡觉,它都会指挥心脏24小时不停止的规律跳动。如果指挥部发放指令的网络系统出现故障,那么我们的心脏虽然能收缩,但是没有指令,它就不能收缩。
起搏器通俗一点讲就是集成电路板,它可以根据需要发出一个电指令,通过这样一个导线把它传到心脏里面,让心脏跳动。
起搏器的发明可以追溯到上百年前,经过动物实验等一系列的研究,真正把它作为一个产品植入人体内,是1958年由一名瑞典医师完成的。从此起搏器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
主持人:在国内应用的情况怎么样?
刘惠亮:国内应用起搏器是从70年代开始的,起搏器也经过了很多代的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大家可以看到的桌子上摆的各种各样的起搏器。早期起搏器是非常庞大的。80年代我们毕业以后能够看到在70年代末期装起搏器,是佩戴式的,起搏器这么大,电池需要每天充电,这么大的起搏器装在外面,通过一个电机到心脏里面,但是起搏器本身是在体外的。现在的起搏器很小。
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导线组成
主持人:请问赵大夫,起搏器有哪些类型,哪些特殊的结构,让它具有了神奇的功能?
赵旭燕:最开始起搏器的发明是用来治疗心跳过慢的。因此这一类的起搏器,应该说是起搏器家族里面的老牌正规军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起搏器家族里面又增添了一些新的成员。比如说有治疗恶性的心律失常的植入心律转复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前面这种起搏器是通过发放比恶性心律失常更快的信号来终止心律失常。三腔起搏器是通过帮助心脏收缩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
起搏器的结构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脉冲发生器,通常我们就简称为起搏器,另一部分是电极导线。我这儿拿了几个脉冲发生器的模型。三腔起搏器(CRT)和ICD集合在一起的脉冲发生器、双腔起搏器、单腔起搏器。还有,目前最小的脉冲发生器。脉冲发生器的外壳是由钛合金铸制的。钛合金与人体的组织相容性非常好。植入体内一般不会发生排斥反应,而且它在制作工艺上比较容易压制,密封性能比较好。在它的内部,有电池,七八十年代电池都是外置的,现在的电池都是内置在脉冲发生器里面,而且里面还有为起搏器发放脉冲和感知心脏自身活动的电路。
另外一部分是电极导线,有心房的导线,心室的导线、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电极导线、治疗心衰的左房电极的导线。无论是哪一种导线,它的作用都是连接脉冲发生器和心脏的导线。它可以把心脏脉冲发生器发生的电脉冲传给心脏,心脏通过导线把自身的活动传递给脉冲发生器,使它调整起搏器和心脏自身的工作。
主持人:也就是说它起的是联动的作用。
起搏器具有发出电信号及传导电信号的双重作用
刘惠亮: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心脏停跳时,医生拿除颤器在胸部电击抢救。现在我们心律转复起搏器就是把大的除颤器微型化了。电极本身既是一个发放脉冲的通道,还是感知心脏跳动的感知器。
起搏器有两个作用,一是它要把起搏器发出的电信号传到心脏里面,怎么能让心脏感受到电击呢?一定要通过一个电路把它传到心脏里面。心脏是一个非常密闭的传导系统。它由两类细胞组成,一类是收缩细胞,就像水泵一样把我们的血液送到全身。另外,心脏里还有一套起搏系统,它不受我们神经支配,每天可以自动的跳动,但要有司令部发信号。这是一个像网络一样非常密闭、控制非常好的网络系统,能把信号传递到每一个心肌细胞,让这些心肌细胞同时收缩。不管是司令部出了问题,还是网络系统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跳动。起搏器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