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血液科 > 贫血 > 优秀专家王茂波主任谈贫血患者如何补血

优秀专家王茂波主任谈贫血患者如何补血

时间: 2013-03-22 19:55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专家介绍

\

  王茂波,男,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4年,是烟台市疾控中心的学科带头人。

  【主持人】谢谢您的介绍,通过刚刚的介绍我们大家得比较清楚的认识到,高吸收不会改变酱油的风味和品质,不会改变正常的膳食习惯,轻松补铁,以及安全经济、食用范围广,食用差距不大,使我们的网民朋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铁缺乏造成了人体有多种多样疾病表现,下面接着请王主任继续聊聊铁缺乏原因到底是怎样造成的?

  【王茂波】除了自身红细胞衰老解体后释放的血红蛋白中的铁可被反复利用外,其余部分要靠从食物中获得。我们膳食中的铁是否够数呢?2002年我国建国以来第二次国内营养调查(共调查城乡居民25033户,各年龄居民100201人,为迄今为止我国控制最严格、规模最大的营养普查)显示,我国人均每日铁摄入量为 23.4毫克,高于我国每日膳食铁推荐摄入量(RDA),为RDA的176.5%。可见,从总体上讲,我国居民的铁摄入量并不低。但另一方面,我国不同年龄人群均有一定比例的贫血患病率。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王茂波】膳食结构因素

  我国居民长期以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谷物、薯类、蔬菜等。尽管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我国膳食结构出现了动物性食物增长、植物性食物减少的趋势,但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植物中铁的含量并不低,但为非血红素铁,一般以铁盐的形式存在,占膳食总铁摄入量的85%以上。而人体对植物性食物中的铁的吸收率很低,平均不足5%。例如大米中的铁仅有1%可被人体吸收;大豆为7%;玉米和黑豆为3%;莴苣为4%;小麦为5%。此外,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大量遏制铁吸收的物质,如植酸、多酚类物质等。因此,非血红素铁在人体中的实际吸收率可能远远低于5%。易被人体吸收的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全血、肉类等,而这些食物在我国居民膳食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饮食习惯因素

  大量饮茶和食用大量蔬菜是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茶叶和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磷酸盐、草酸盐、单宁等,这些物质可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化合物,影响铁的吸收。由于我国居民膳食中促进铁吸收的因子,如富含血红素铁食物、维生素C等不足,所以,虽然饮茶、吃蔬菜不是坏习惯,却成为造成国民缺铁的重要因素。

  从以上因素可以看出,尽管我国居民摄入铁的总量不少,但大多数没有被人体利用,导致相当一部分人缺铁。

  【王茂波】另一个因素就是营养意识淡薄

  在我国一些不发达地区和比较贫困地区缺少补铁方面的知识,生活水平比较低,人体吸收的铁不够身体的正常需要;而在一些生活质量比较高的大城市,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等原因使我国成为缺铁性贫血的高发地区。由于营养知识普遍缺乏,主观上忽视自身的营养需求,绝大多数居民不会主动的合理调配饮食,以更好的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也是引起国民缺铁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主持人】刚刚我们通过一个简短的介绍我们知道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前面我们也讲过了缺铁会造成很多的危害,可能现在很多朋友很关心,我们应该如何控制缺铁性贫血,或者说采取哪些措施让贫血得到解决,我们接着请王主任介绍。

  【王茂波】目前常用的控制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措施可分为以下7类:

  1)、改进膳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增加铁的摄入和生物利用率以及足量摄入参与红细胞生成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核黄素、叶素和维生素B12等。良好的膳食习惯包括母乳喂养;摄入足量的多样化的食物,包括含血红素铁的肉禽鱼、其它富铁食物和谷物以及蔬菜水果等富含抗坏血酸的食物;避免摄入一些铁吸收的遏制剂,如富含多酚类和钙的饮料;通过烹调手段来减少遏制铁吸收的植酸盐和多聚磷酸,如热的处理、发酵和发芽使用铁锅烹调等;重视食品卫生以及通过体育活动增加能量消耗,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增加食物摄入的同时却不会增加发生肥胖的危险。

  2)、食物强化,包括一般和特异手段。如EDTA钠铁酱油、铁强化婴儿配方奶粉等,已经在许多西方国家应用。

  3)、出生前照顾和围产期措施,包括通过在怀孕后半期补铁来预防和控制妊娠铁缺乏;预防早产、出血和感染;推迟脐带结扎时间;尽早进行母乳喂养;充分的怀孕间隔时间。

  【王茂波】4)、补充铁剂。这种措施已实施了70多年了,现在几乎完全是针对妊娠贫血的控制。目前也提倡从断奶开始对3岁前的孩子进行补铁。对低出生体重儿来说,建议从2-3个月起开始补铁。

  5)、补铁疗法。主要针对缺铁性贫血,涉及到公共和私立的健康机构。在许多国家,补铁是以治疗为主要导向的。医务相关人员在铁剂处方和购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目的是针对可疑的铁缺乏和贫血进行治疗。

  6)、环境卫生和感染的控制。包括控制寄生虫病、发展国内家儿童中常见的(细菌性和病毒性)反复感染以及慢性的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比如结核病和艾滋病。

  7)、健康和营养方面的交流和教育往往受到忽视,营养知识普遍缺乏,主观上忽视自身的营养需求,缺乏合理搭配饮食。

  【主持人】7个方面的有关措施我们也希望各位网民朋友能够记清楚,在预防缺铁性贫血还是做了工作的。

  下面的问题可能是比较专业的问题,谈到缺铁问题的时候,有一个“隐性饥饿”的概念,下面请王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隐性饥饿”。

  【王茂波】现代人有着丰富的膳食选择,仿佛饥饿已经完全成为历史,在人们的概念里,只有吃不饱才叫做饥饿。而现代人的膳食如果没有充分注意营养的平衡搭配的话,非常容易缺乏微量营养素,这种微量营养素缺乏就被称之为'隐性饥饿',隐性饥饿对人健康的影响和饥饿引起的营养不良是一样的,而且更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和重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缺铁性贫血是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最为主要的营养问题之一,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不再多说。据2002年国内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贫血平均患病率为20.1%,儿童贫血率在28%左右,妇女贫血率在25%左右,孕妇贫血率高达30%,成年男子贫血率则在10%左右。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降低成年人劳动生产能力,导致人群健康水平低下。

相关标签
王茂波
贫血
患者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