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胃镜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现在这种情况有什么很好的改观吗?
主持人:你刚才也提到了胃镜,我们很多网友都惧怕做胃镜,觉得做胃镜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现在这种情况有什么很好的改观吗?
曹建彪:从医生的角度来说能不做胃镜就不做胃镜,我们有其他的检查方法,比如说通过我们的问诊和查体,详细的问诊查体可以帮助诊断;第二可以做上消化道的钡餐,也就是上消化道造影来帮助诊断。
有一部分人必须做胃镜检查,随着我们现在技术发展,有一种无痛内镜,所谓无痛内镜就是用一个迅速的麻醉方法将病人处于麻醉的状态进行检查和治疗,病人从麻醉到苏醒时间很短,痛苦很小,同时也完成了诊断和治疗,这也是完善内镜检查适应症一个方法和措施,叫做无痛内镜。
主持人:这种无痛内镜在医院开展多吗?
曹建彪:应时而需,各个医院可能都开展了这个项目,但是国内国情没有大力开展,如果病人有要求,比如说特别恐惧,这种情况下为了完成检查就得给他安排这种特殊的方法检查。
网友:内镜技术现在有什么新的进展吗?
曹建彪:内镜技术现在附加功能越来越多,过去内镜就是诊断用,现在附加了很多治疗的项目,比如说可以增加热的治疗、激光的治疗、氩气的治疗。第二内镜现在清晰度越来越高;第三就是内镜可以做得越来越细;还有一个就是刚才提到有一些人对内镜检查天生就有恐惧,还有内镜对于小肠疾病是困难的检查区域,怎么办?从1999年开始,在以色列的一个导弹专家发明了一个仪器叫胶囊内镜,这种胶囊内镜事实上就是一个小机器人,它的大小就跟一个花生米差不多大,当人从口里咽下去以后,顺着胃肠道,将看到的图象通过微波传到体外的一个装置进行图象重建,这样完成整个消化道的检查。
曹建彪:所以现在的内镜技术总的来说我觉得是朝三个方面发展,第一功能更全;第二更人文,就是更符合人的情感的要求;第三是更加细腻、清晰,往这三个方向发展。
主持人:关键还是科技越来越发展,对患者好处就越来越大。
曹建彪:对。
网友:我爸爸一直拉肚子,几乎每天都拉,吃药也不见好,这种情况下到底是属于什么样的肠道疾病,曾经做过一次肠镜也没有检查出来什么,但是这种症状已经持续一年了,这是什么样的情况?
曹建彪:拉肚子也就是腹泻,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感染性腹泻,就是由于外源性的细菌感染造成的拉肚子,这只要吃一段时间消炎药就可以治疗;还有一种是非感染的,比如说有慢性胰腺炎的病人可以造成慢性腹泻。
曹建彪:还有一种疾病就是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我们叫做肠易激综合症,这些病人可能还跟情绪有关,这就是一种敏感性的体质,就是高敏状态对于任何微小的刺激都起到反映。比如说考试,有的人一听说考试就会拉稀跑肚,过去不太重视,现在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疾病肠易激综合症分别有不同的原因。
曹建彪: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菌群失调,过去一拉肚子就吃抗菌素,没有了解清楚的情况下吃了很长时间的抗菌素,结果造成结肠里面正常的细菌,比如说大肠杆菌比例失调,就会造成腹泻。还有一些其他特殊性的疾病,包括结核或者是支原体感染,都要到医院检查。这个病人拉肚子背后有很多的背景,要先了解清楚。
主持人:你刚才说到肠易激综合症,这个病症在人群当中发生率还是挺高的,能介绍一下吗?
曹建彪:肠易激综合症就是受情绪或者是其他外界刺激引起的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说过去是排稀便,现在便秘了,或者是过去便秘,现在拉稀,这是排便习惯的改变,或者是排便次数改变,过去一天排一次,现在一天排数次,或者几天排一次,总之排便习惯和排便次数有变化,伴随或者是不伴随腹痛的症状,都考虑是肠易激综合症。当然这个诊断有一个严格的诊断程序,我们国家目前采用的是罗马标准去诊断的。简单地说就是排便的习惯,排便次数的改变,以及排便前后有没有腹痛这种情况,都可以提示是不是有肠易激综合症,这些病人情绪影响很重要。
主持人:实际上就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
曹建彪:对。
主持人:对于这样的人应该注意哪些东西?
曹建彪:目前的治疗一个是做心理治疗,因为这些病人通常都是比较敏感,对外界的刺激耐受比较差;第二就是辅助于药物治疗,比如说有腹痛,我可以给你一些药物来缓解你腹痛;第三就是在排便习惯上来进行训练,养成一个定时排便的习惯。这个习惯是一个比较单独的对他适应的情况是较好的治疗。
主持人:关键还是在肠胃功能上的调整?
曹建彪:目前还更强调的是心态的调整,说是功能性的疾病,也有人说是心理性疾病,心理的调整目前看得很重。
来自:搜狐健康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