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们现在对于腹泻的治疗有什么新的进展?
龚四堂:有进展。刚才区主任教给了大家一些详细的、具体的方法。腹泻的治疗,一个是纠正脱水,如果这个小孩有脱水,我们要对症治疗脱水。第二是继续饮食,只要这个小孩能吃,我们一定给他吃,不能让他禁食,因为营养是小儿最根本的东西。第三,选择合适的对症处理的药物。第四,必要的时候,才使用抗生素。
龚四堂:刚刚区主任讲的第一条,就是纠正脱水的问题。第二点就是营养的问题,在营养的问题上,目前为止,是有很大进展的。国内、国际把小儿营养作为腹泻病治疗的很重要的突破口。这个小儿来了以后,除了急性的症状以外,我们要评价他的营养状况,如果这个小孩的营养状况稍稍低下一点,或者中下,我们一定要立即进行干预,即使这个小孩的营养状况是正常的,也要保证他的营养,满足他每天的生长发育,以及疾病消耗所需。所以营养这一点是特别强调的。这是第一。
龚四堂:第二,在纠正脱水上面,WHO和世界儿童基金会提出来两条:一条是,上一代的口服液相对来说是高渗的,现在它降到低渗的,所谓低渗,就是说,原来是上三分之二张,这是一个很专业的术语,大家可能听起来比较费劲,现在降到二分之一张,这样有利于这些疾病的恢复和治疗,这是WHO2005年的时候作为一个文本已经出台,这是第一条。
龚四堂:第二条,WHO推荐,腹泻病的时候要补充锌,但是这一点在我们国内来说是有争议的。因为这个补锌是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我们国家也是第三世界国家,在一些非洲的国家,在一些比咱们国家更穷的国家,像印度、埃塞俄比亚、赞比亚,这样的国家做了一些实验,做了以后,说补锌以后会有几个好处:第一,这个小孩的病程会缩短,第二,他的大便每天的量会减少。另外还有一个好处,这个小孩腹泻一次以后,后面近三个月以内,再次发生腹泻的概率要下降。所以,WHO腹泻上治疗的两个进展:第一是低渗口服补液盐应用,第二个是补锌,我自己加了一个,就是关注小儿营养的问题。
龚四堂:实际上我们国内现在大部分的医生都已经非常重视营养的治疗。如果这个小孩能吃,我就给他吃,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我看胃肠功能是不是好的,是好的,就拿一个胃管放进去,如果这样都不行,我们就通过静脉或者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这样的小孩现在到医院以后,医院目前为止是有办法进行治疗的。就是主要进展是这两个:一个是补液盐的应用,另外一个是补锌。
龚四堂:我觉得求医网做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是说每一个腹泻病人都需要补胰,大部分的腹泻病人是通过口服补液就可以满足需要,不是说每个小孩都要打吊针才能够治疗腹泻,通过口服补液也可以实现。
龚四堂:在腹泻治疗里面再补充一点,就是有一些对症治疗的,有一些肠道的粘膜保护器,有一些大便的药物,实际上,药店可以买得到药物。尽量吃吃就可以了,但是希望大家不要轻易地吃抗生素。为什么呢?两岁以下小孩的腹泻,80%到90%是不需要吃抗生素的,希望大家牢记这一点。
主持人:腹泻怎么预防呢?
区文玑:腹泻预防还是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腹泻是怎么引起的?主要是刚刚龚院长讲的,病从口入,食物污染、洗手,不要吃一些生冷的食物,所以,主要的是把我们个人的卫生习惯,家庭有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这样的话,小孩的腹泻病是可以逐年减少。
区文玑:另外,两岁以下小孩腹泻主要是病毒感染比较多,还可以从呼吸道感染,年纪比较小的小孩,两岁以下的孩子建议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场所去,当然你的居住环境比较好,或者农村,山清水秀,这样就好。除了个人卫生以外,我觉得还有一个,每次看病看到一些一岁以内的小毛毛,现在妈妈都喜欢做指甲秀,我觉得为了孩子的健康,等孩子大一点,你的指甲漂亮长起来可以,我说一岁以内的孩子,妈妈较好不要留指甲,因为甲床里面可以藏一些东西,不容易消毒,不容易洗干净,我们经常要接触孩子,给小孩冲奶,给他做饮食,所以,妈妈自己也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卫生的、科学健康的环境。
龚四堂:我补充一点,第一,保持小孩个人的卫生;第二,保持整个家庭环境的卫生;第三,保持和小孩亲密接触的环境的卫生。
龚四堂:第二点,选择适合小孩的食物,不要你觉得这个东西好吃,这个东西是补品就给小孩吃。
龚四堂:第三点,到目前为止,这些感染性腹泻里面,其中只有一个病毒是有疫苗的,但是临床病毒疫苗还在处于实验阶段,不是很成熟。它不能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只能降低这个疾病的重症程度。一百个小孩感染,假如有十个发生了重症,打了这个疫苗以后,这十个重症会降低很多,会变成一个两个了。假如100个小孩感染,感染了 10%,打了疫苗,还会感染10%。所以打什么针,吃什么药,能够预防,这是不科学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针,也没有这样的药,现在做的主要是卫生和食物。
主持人: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感谢两位专家,也感谢网友,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龚四堂:谢谢大家。
区文玑:谢谢大家。
更多专家视角: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