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肿瘤 > 肺癌 > 个体化综合治疗可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

个体化综合治疗可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

时间: 2013-02-28 17:16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不同的肺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需要个体化治疗。现在临床上对肺癌的治疗也是非常讲究个体化的。具体该如何实现个体化?

  郭惠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大家越来越重视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概念。个体化综合治疗在广大肺癌临床工作者中已达成共识并深入人心。但是如何做到个体化综合治疗,却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知道,肺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中药治疗等,综合治疗绝不是把这些方法无序、随意地结合使用,而是根据不同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肿瘤分期、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而进行综合、理性判断,为患者制定一个较好的治疗策略,策略决定成败。就治疗手段而言,比起过去,医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如不断推出的新型的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微创手术、三维适型放疗等,但生存期的改善却不甚理想,为什麽?关键在于如何合理的运用各种手段,使患者最大受益,这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在治疗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

  郭惠琴:目前最热门的是靶向治疗。

  个体化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肺癌5年生存期

  主持人:肺癌也一直在强调综合治疗,个体化综合治疗是不是说每一种治疗手段都需要用到,在临床上是怎么样具体实施的?

  郭惠琴: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讲到,个体化综合治疗决不是说每一种治疗手段都需要用到! 而应该依据肺癌的分期、病理类型、患者机体的一般状况、免疫功能状况等来制定一个量体裁衣、量身订作的方案:单就化疗而言,随着分子靶标诊断技术的发展,通过对肺癌进行分子分型,选择更有效的化疗药物,可以一定程度的避免传统的近70%无效的所谓“陪绑化疗”,以期获得事半功倍的疗效。概括的讲:治疗不合理、治疗不足、治疗过度等都是肺癌治疗中的大碍。我要强调的是,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而医疗手段的**目标应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采用最有效的临床手段使肺癌患者活得长、活得好才是硬道理。

  主持人:能否给广大网民举一案例,来说明一下应用个体化综合治疗以后,肺癌患者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郭惠琴:我可以给大家透露一个好消息,我所治疗的案例中,一些被告知仅有几个月生存期的晚期肺癌患者,通过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手段,其中许多人获得了无瘤长期生存,堪称奇迹。比如说在06年初的时候,有一个山西的农民李某,他来的时候发高烧并呼吸困难,胸部CT 提示左肺中心型肺癌,并有胸腔积液,肿瘤的直径超过十公分并侵犯胸壁,胸部影像检查结果提示肿瘤已经压迫心脏及大血管,按照肺癌治疗指南这个病人为晚期肺癌(已有支气管镜下的病理诊断—低分化鳞癌),不能手术,而且中位生存期不超过一年。我先给他进行了全面检查,抗炎、扶正、化疗同时进行,他有很明显的反应,瘤子缩小了,症状也改善了。我又在较好的时候给他进行了手术。术中发现,虽然经化疗肿瘤明显缩小,但肿瘤与心包粘连的很厉害,打开心包,发现心耳、心房表面已有些种植的病灶,但通过术后辅助化疗等综合的治疗手段,已经快5年了,这个病人到目前为止仍然健康快乐地活着,每半年来我这复诊一次。我这儿有一些他的图片可以给大家分享。这个病人所有的影像学、肿瘤标记物的指标在治疗后一直维持正常。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使是非治疗性的手术,通过综合治疗的手段仍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这位患者叫李振斌,是一位来自山西的农民,06年2月首次来看我门诊,当时因为肿瘤巨大并且有胸腔积液(见图1),同时伴有阻塞性肺炎、高烧、胸痛、憋气等症状,此前一些医院认为没有治疗价值了,不能手术又不能化疗,建议患者放弃治疗。在接诊之后,我首先对病人做了全面的检查,发现虽然有较严重的并发症,但是局部晚期没有远处转移,仍然有治疗的价值。

  治疗上一定要采取综合治疗手段,第一时间是要控制感染。化疗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为无法手术的患者争取手术机会或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使用不当,很容易因为其骨髓遏制等副作用,不仅不能缓解病情,还会加重感染,加速死亡。在感染得到控制之后,我们选择了适合患者当时病情的化疗方案,并在一周期化疗后复查CT,可以看到肿瘤明显缩小,胸水减少(见图2),症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遂进行了第二周化疗,化疗后肿瘤缩小不明显,考虑很可能出现耐药,为避免继续化疗导致毒性增大,决定手术。在经过两次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肿瘤虽然明显缩小并且胸水也有所减少(见图3),手术难度仍然非常大,术中也很无奈的发现心房表面有散在的脱落瘤细胞,因此不能治疗性切除所有肿瘤(心脏是不能切除的),只能最大限度的姑息切除。当我们千辛万苦地昨晚这台手术后,患者的症状再一次得到缓解。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后续的治疗,成功的手术使患者避免了短期内被肿瘤夺去生命,度过了最危险地时刻,但由于手术是姑息切除,术后的化疗方案的有效性是患者能否长期生存的关键。根据手术标本,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学特性检测,制定了最适合患者的化疗方案,在四个周期术后辅助化疗后,经过一系列检查,我们认为患者已经达到临床标准中的完全缓解(CR)。在结束化疗后,患者只需要口服一些辅助治疗的药物,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一年后改为半年复查一次。在后来的复查过程中也出现过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并没有急于化疗,而是调整口服药物,密切观察动向,也很欣喜地发现肿大的淋巴结在治疗下消失了,避免了毒性较大的化疗。患者在结束化疗后经过很短的一段时间休息,便恢复了正常的体力劳动,现在依然在家种地、放羊等,患者自述治疗之前“过去我懒得动,二楼都不想上”,结果做了左全肺切除手术之后现在“一口气能上十层楼,种地、放羊、定期复查,生活得很快乐”。

  根据这个典型病例,我想说的是一些化疗患者是死于化疗的毒副作用而非肿瘤本身,老百姓更会对这种“被治死的”表示不满。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我所倡导的是个体化治疗,每名患者的治疗方案“量体裁衣”,而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再有就是这样的一个病人,我首先不要拒绝治疗,哪怕有1%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100%的努力,跟何况在系统的检查之后我们判定还是有很大的希望。

  在术后四年多的一次随诊中,患者说:“郭大夫,我现在感觉比四年多以前得病前的状态都好”。我们治疗一位肺癌病人,远远不止手术、化疗本身,肿瘤也是患者身体的一部分,把握整体,综合治疗才能使患者最大程度受益,我们治疗的对象是患者而不仅仅是肿瘤。

  这个案例还是很鼓舞人心,事实上类似的案例是举不胜举的。我们也由此看到一种希望:晚期肺癌,不是不能治。当然了,并不是说晚期肺癌能治,我们就能掉以轻心,我仍然强调,无论如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我们临床治疗中费用最低、受益最大的一个选择。

相关标签
肿瘤医院
放疗
绿化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