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为什么ADHD需要长期药物治疗?
刘伟唐:ADHD是一种慢性疾病,就像哮喘,癫痫等疾病一样,时时刻刻都威胁着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只有长期药物治疗,才能持续控制症状,使其对孩子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一些家长对ADHD药物治疗存在误区,认为治疗是短期的,临时的,突击性的,只为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只在孩子上学期间、甚至只在孩子临近考试之前让他服药,而寒暑假就停药,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首先,ADHD是没有“假期”的,它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全天候的,治疗不仅需要白天上课时控制症状,晚上更需保证孩子有效完成作业,按时睡眠。治疗也应是全天候的。这样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更有效。
其次,ADHD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学习方面,与学习成绩相比,自尊心、自信心、情绪调控能力及社往能力的发展对孩子健康更为重要。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症状,提高学习功能,促进孩子自尊心、自信心、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孩子在知识积累和成长发育过程中是没有“假期”和“非假期”之分的,即使在寒暑假,孩子也要学习,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讲,长期药物治疗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如果治治停停ADHD症状就会反复波动,病情也会加重,治疗更加困难。一方面增加了家长的看护负担,但更重要的是引发孩子情绪不稳,对治疗缺乏信心,产生抵触治疗心理。
总之,长期药物治疗对ADHD的患儿和家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手段。
主持人:治疗多动症西药好还是中药好?
刘伟唐:诊断多动症没有必要做更多的检查,所有的检查并不是为了确诊多动症,而是为了鉴别诊断,排除其他不是多动症的病有可能导致了类似多动症的症状。如果您的孩子已经被确诊了,那就什么检查都不需要了。
多动症的治疗是有国家规范的,不是哪个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想怎么治就怎么治。
中药在我国应用很广泛,但几千年来没有很好地治愈过多动症。因为多动症是脑发育障碍,是控制人思维行为情绪的物质天生代谢异常,目前的医学还没有办法彻底地改变这种已经形成的事实。只能通过对症治疗,来改善或部分改善症状,同时期待脑子后天逐步成熟、继续发育形成代偿。一部分患者到了18岁乃至更大年龄以后,症状消失,但多一半的患者症状不能完全消失,遗留有某些情绪、行为、人格方面的后遗症状。因此,越早治疗,预后越好。
治疗上希望您不要太在意西药的副作用。西药都是”老实的“,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副作用也会写出来,所以,西药的说明书都特别长,副作用写得特别多、特别详细。而中药成分都特别复杂,但说明书却特别简单,因为传统中药缺乏规范的临床大样本盲法对照研究。至少,治疗多动症的国家规范中没有“中医中药有效”的内容。
我们要尊重科学,治疗多动症需要使用西药,而且这些西药都是经过全世界各国验证治疗有效的、已经用了几十年的。即使有一些副作,绝大多数都是可以耐受和可以自行缓解的。少数极端罕见的副作用大多不是药物的问题,而是患者体质特殊,但只要密切监控,也可以避免不良后果。
主持人:多动症何时应予药物治疗
刘伟唐:多动症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简称。其发生率约占学龄期儿童的3%-5%。患儿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任性、学习成绩下降而难以为老师和同学们容忍和接纳。其在认知、行为、情感方面的异常也给家庭带来莫大的痛苦和无奈。如不能得到正确的矫治,至成年后约有10%的多动症儿童其文化水平要低于正常同龄者。约有11.1%儿时患多动症的成年人可有易激动、自大、自卑等情绪障碍。他们人际交往困难、职业层次偏低、少年犯罪率也较正常儿童组高。因而早期诊断治疗儿童多动症应受到社会的重视。
多动症是由多种生物、心理、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后首先要重视心理行为的矫治。心理行为矫治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因为孩子不良行为的形成常常是自幼未予干预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而精神振奋剂对提高患儿注意力、改善多动冲动行为在大部分患儿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老师常建议学生去多动症门诊就诊,而家长对药物治疗的顾虑较多,担心孩子服药后会变傻、会形成对药物依赖、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等等。因此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在何种情况下应对孩子进行药物治疗?
多动症儿童的智力和精神发育大多正常,只是由于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多动冲动,致使读书、听课、作业等学习活动效率底下。学习成绩的“波动性”和“逐年下降趋势”是多动症儿童学习状况的突出表现。学习成绩的“波动性”是指在老师家长严格的督促帮助下、学习成绩能有所提高,但稍一放松成绩又会明显下降。但好坏相差悬殊,成绩大起大落很不稳定。而在正常儿童这种波动幅度不会很大。“学习成绩逐年下降”是由于在低年级时因课程内容较浅易于掌握,尽管患儿存在多动症,但只要稍加督促辅导,成绩仍可处于中等水平;当升入高年级后,学习内容难度加大,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多动症儿童来讲,即使加强督促辅导也难以获得较好的成绩。因而凡是多动症儿童学习状况出现较大的波动和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时,即有予以精神振奋剂治疗的指征时,应以药物来帮助提高学习的主动注意能力;同时可改善患儿行为冲动、情感异常等症状。当然首先应经医生诊断,确定用药的剂量和方法。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