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心理科 > 多动症 > 刘飏主任解析儿童多动症

刘飏主任解析儿童多动症

时间: 2013-04-12 13:27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

  多动症的孩子多于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呈慢性过程,其发病率是3-4%,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3-4倍。通常情况下,小学或者是幼儿园学前班的每个班差不多都会有那么一个两个类似这样情况的孩子。

  刘飏:普华国际门诊儿科主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儿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主持人: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刘飏: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障碍综合症,它不是单一的多动,是三个主要的症状的综合。

  [1]多动。[2]注意力不集中。[3]冲动。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常常在长时间内,伴有认知障碍、学习困难以及行为上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多动症的儿童并没有智力上的问题。

  多动症的孩子多于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呈慢性过程,其发病率是3-4%,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3-4倍。通常情况下,小学或者是幼儿园学前班的每个班差不多都会有那么一个两个类似这样情况的孩子。

  主持人:儿童多动症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刘飏:多动症是一种综合症,主要的症状是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性。

  症状一:多动,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

  多动症的孩子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只要是在清醒状态,就不停的动。

  主持人:如何区别多动症的“多动”和正常孩子的“好动”?

  刘飏:可以从行为的目的和结果来考虑。

  好动:[1]动的有目的,[2]动的有效果。是聪明、灵动的、探索欲望强的孩子。

  多动:目的性差,结果无效,盲目的动,做事效率很低。

  我们一般根据孩子的行为和目的、结果来判断是多动还是好动,好动是提倡的。多动与好动的最大区别有两个,一个是动的目的性,还有一个就是动的有效性效果。

  具体事例:

  好动的孩子去玩一个东西的目的性很强,但是多动的孩子就不是,他没有什么目的。比如上课时,经常有一些小动作,不是去打旁边的人,就是去做别的事情,自己不知道做什么,没有效果,也没有什么目的,这件事情没做完,就去做另外一件事。

  好动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一旦发现了感兴趣的东西,就会长时间专注于这件事,解决问题的目的性非常强,而且会有效果,无论是做成了,还是败了,会有一个教训或者有一个成功的结果,而多动的孩子则没有。

  所以,多动是一种盲动,即我们常说的“乱动”,做事情的效率特别低,严重多动的孩子几乎是没有效果的,这就是多动。多动的孩子在学校、班级里,喜欢是去招惹别的小朋友。然而,多动症的孩子,往往体格发育上多是相对弱小,每次去招惹别人,都会遭了同学的谴责或回击,易被受欺负的,但是,多动的孩子却没有记性,仍不断地去招惹,多数的同学会很讨厌他(她)。

  多动的孩子在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下来认真听讲,别的孩子转一下身、窗外有小鸟叫、或谁的橡皮掉到地上,都能使他马上分神。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作业完不成,老师也拿他没办法。回到家里,孩子不能安下心来做作业,不停地玩,家长为了能让他专心写作业,甚至将所有的玩具都收起来,但是,多动的孩子手里只要有东西,哪怕是铅笔,哪怕是橡皮,或是一张纸,都会被他当成玩具玩。

  温馨提示:

  其实,孩子多动是因不能自我控制。所以,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以及周围生活环境过程中的一些监护人和亲朋好友,要对这样的孩子给予理解,不要过分的斥责。多动症的孩子,经过治疗一般都会康复。但是,如果没有治疗,却过于给他一些各方面的惩罚,孩子在心理发育上会自卑,自尊心很弱,在未来的人格发展上也会受到影响。

  症状二:注意力不集中,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

  主持人:什么是注意力?

  刘飏:注意力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转移,一个是集中固定的指向,而且是在背景中有选择的注意。比如说:在我们的眼前会有好多东西同时存在,有人、桌子、门、墙、灯、画等,但是我只会有目的地选择注意其中一件物品,这就是在背景中选择性指向集中。注意力也有转移,换下思维,我去看或想别的事情,这些都是由自己控制选择的。

  而多动症的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注意力的自我控制能力障碍,并且与年龄不相称。

  两三岁的孩子停地动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个年龄段注意力时间很短,如果到七、八岁,还像两三岁时的状态一样,就明显地有问题了。

  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才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随境转移使他们更加多动。现代医学心理学对于多动症的诊断更偏向于注意力不集中障碍综合症。

  具体事例:

  多动症的孩子,注意力集中不下来,表现在他的注意力转移的非常快,随境而动,一件事还没有做完很快地就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所以很难做好一件事或完成任务。

  譬如,你正在和他谈话或交待事情,只要旁边发生了与谈话内容无关的任何状况,他都会马上将注意力转移过去。注意力不集中会使多动的孩子更加多动,因为他自控制力很差。男孩子多表现为多动,而有些小女孩表面看上去很安静,比如:在听老师讲课时,看上去听得很认真,其实思想早就溜走了。这种表面不动、但把思维放在想别的事上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从心理学本质上来讲,可能是一样的。

  有些老师和家长反映,孩子看动画片注意力就很集中,一上课就不集中,有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多动呢?

  有的孩子因为动画片他有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有的孩子上时音乐课很专注,上图画时很专注,但是老师讲的数学语文就不专注,这是个人的兴趣使然,这种孩子就不是多动症。因为他面对感兴趣、喜欢玩的东西时,精力充沛又专注。如果说只在学习上专注不下来,是因为他对学习没有兴趣,这不一定是孩子本身的问题,家长也不要将孩子一好动就联想成多动症,要花费更多的心思,采用们孩子更喜欢的、更有兴趣的教育方式来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

  有的家长总是说孩子喜欢上墙、上房,如何地淘气,尤其男孩子总是不停的动,这样的孩子是多动吗?

  这是孩子的外部世界的探索欲望,强烈的好奇心,是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源泉,家长要将其视为是孩子身上非常可贵的心理品质,千万不要将聪明、好动的孩子误认为是多动症给予无情的扼杀。

  家长们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多与孩子互动,在玩的过程中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给予适当的引导,让他们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或是从学习中能获得什么。

  判断注意力是否集中,走不走神是关键

  区别孩子注意力集中不集中关键是注意力转移后是否能回转来。在长时间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出现走神现象,但正常人能将注意力自觉地转移回来,而多动的孩子往往是天马行空的走了,注意力很难再回不来,这个就是多动。

  所以说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的一个症状,从本质上来讲是注意力的自我控制力的障碍。

  具体事例:

  比如:上课时,听老师在课堂讲解数学题,这是一个连续的知识教授过程,多动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常转移,不能坚持听完一节完整课,没有掌握完整的演算过程,老师留的作业当然就不会做了。老师今天留了几道作业题,因为他没能注意听完整,也不可能记住,丢三落四、完不成作业也是多动孩子的常事。

  再如:学校明天有春游活动,老师吩咐需要准备一些物品,多动症的孩子往往准备的不足,因此第二天活动时,总是受到老师同学的一些指责,因为完不成,所以总是挨批评。

  如果不及时诊治,长此以往,多动的孩子知识没能全面的获得,在做作业或学习下一步知识的时候就会显得越来越困难,造成学习和认知障碍,时间久了也会产生一些行为上的问题。

  症状三:情绪性冲动,情绪冲动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冲动,是多动症的一个症状。通俗一点说,就是想起什么,就干什么,无计划性,无步骤,干完再说,但实际上是干不完一件事。所以多动的孩子作文常跑题,作文的卷子也是反复地涂改。无论是在上课的时、在完成老师布置的活动或是家长安排他做某项事情时,冲动会都会表现的很明显。

  具体事例:

  家长让孩子去买一瓶酱油,多动症的孩子两个小时也不回来,可能是跟别的孩子去玩足球了。到玩足球那儿可能又去做别的事情了,在外面玩了一大圈后想到了回家,结果把酱油的事忘的一干二净,丢三落四忘事情也是多动孩子的特点之一。

  多动症的孩子做家庭作业时往往也需要家长的陪伴,家长很累,孩子也很累,学习还是跟不上。家长经常被学校老师找去,“觉得没面子”也是多动症孩子的家长经常要面对的尴尬。

  多动症的孩子因自我控制力差,许多人会在道德上给孩子贴一些不好的标签。其实,过早给孩子做一些这样的评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所以,多动症的孩子更需要家长、老师、同伴、医生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和关爱。

  主持人:“多动症”与“笨”“记忆力不好”“记性差”有无关联

  刘飏:智力好不是说这个孩子把什么东西记好了,学的快,而是要从几个方面综合来看。

  首先要有观察力和注意力,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注意力决定论”,如果你没注意到不可能学习到,知识只有经过了注意之后才能进入你的记忆,记忆的过程伴随着加工和思考,变成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一系列的过程。注意力在前面,如果都没注意,怎么能得到记忆呢?不记住怎么思考呢?没有后面的逻辑思维推理过程,怎么能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呢?这个过程注意力在前面,如果它给挡住了,后面很难完成。所以多动症的孩子虽然学习差,大多数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注意力的问题。一般来说,多动症的孩子在智力上多数是正常的。

  主持人:儿童多动症的原因有哪些?

  刘飏:目前,多动症的病因仍不清楚,可能是与生命早期大脑受到了轻微的损伤有关,围产期窒息、颅内出血、剖腹产、早产、高热、摔伤、铅中毒、缺锌……以上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多动。

  另外,养育环境因素可能会增加患多动症先天素质倾向。

  多动症有遗传因素,但不是一定的。很多患有多动症的孩子的父母并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如果父母有一些情绪冲动性的人格或者有一些酗酒、吸烟等不良行为,他们的孩子多动症的发病率相对要高。

  如果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从孩子小时候起,家长就非常注重行为习惯的话,孩子患多动症的发生率就会小得多。有研究表明,贫困社区的孩子,或者是长期生活在混乱家庭环境里的孩子,尤其是生活在那些情感关系破裂的家庭,教养方面不重视的家庭,孩子患多动症的发生率就升高。

  另外,在临床上发现,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过度保护,这样的孩子相对来说也容易多动。生活在很优越的家庭,吃喝都不愁,孩子为什么还多动?从心理学上分析,家长的过多的溺爱,实质上是在剥夺和妨碍了孩子自己掌握应对环境变化的生存能力。

  温馨提示:家长要学会做一个旁观者

  当孩子遇到轻微的危险时,家长要学会在旁边做一个旁观者,让他自己去学会解决问题,自己成长,自己去应对风风雨雨。当然,在遇到大的问题时家长可以给予提醒和帮助。

  当孩子摔跟头时,他必须要在摔倒了之后才知道这样会疼,站起来后会意识到下次要注意,要相信孩子能够调节自己的平衡能力,他摔了以后才知道平衡能力和四肢的协调能力有多么重要。有时候,父母总希望自己这代人所经历过的事情不要再发生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家长也要明白,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但绝不是你生活的延续,不同时代的人,所要面对的物理、社会环境是不一样的,必须要自己去负责才是。

  主持人:多动症的孩子是不是大脑兴奋过度?

  刘飏:实际上恰恰相反,多动症不是大脑兴奋,而是处于一种遏制状态。这是因为大脑皮层高级中枢长期的遏制状态对下级中枢不能很好的控制,下级中枢会肆无忌惮的去做一些自我不能控制的事情。

  孩子大脑的兴奋性是需要刺激的,如果孩子都生活在家长给予的安逸环境当中,任何刺激都没有,他的大脑兴奋性就被遏制。现在的有很多家长,有很多事情都在替孩子做,孩子没有机会去锻炼自己做事的能力,大脑长期处于遏制状态。

  所以,在生活中,孩子一旦有了能力的时候,家长还是多放手,激发他的潜能。过度的保护,会导致孩子将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和社会。

  主持人:多动症是否与剖腹产有关?

  刘飏:多动症与剖腹产并无太大关联。但是选择剖腹产是因为孕妇本身有一些疾病或特殊情况,所以剖腹产的孩子患了多动症,还要看是否因为孕妇本身的一些疾病对孩子大脑早期是否产生了影响、导致大脑轻微的病变所致。

相关标签
多动症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