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肿瘤 > 垂体腺瘤 > 国家目前的神经外科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

国家目前的神经外科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

时间: 2013-03-14 19:20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王鹏:刚才听您介绍到我们神经外科治疗垂体腺瘤的时候,您提到了好多别的学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妇科等等好多其他的相关学科,是不是说明这种疾病和其他的比较单纯的疾病相比更复杂,需要多个学科联合进行治疗?

  王任直:是这样的。垂体瘤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叫做垂体腺瘤,垂体腺瘤是一个很复杂的肿瘤。它除了有肿瘤特性之外,所说的肿瘤一般是一个占位性的病变,可以引起周围组织的改变,如果影响神经可能会引起神经功能的下降、改变,比如视神经等,还有两边的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等等,如果肿瘤影响到这些神经,会引起这些神经功能的下降。所以这是肿瘤的特性。但是同时垂体又是一个内分泌中枢,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这些靶腺功能都是归垂体分泌的激素决定的。在垂体这个地方,如果得肿瘤的时候,会引起垂体功能的一些改变,就是除了肿瘤引起的变化之外,还会引起内分泌方面的一些改变。内分泌方面一发生改变,可能就比较复杂了。比如,我们常见的一种病,就是我们“垂体泌乳素腺瘤”,这种肿瘤,“泌乳素”会很高,引起的主要症状,在女孩来说就是闭经、泌乳、不孕、男孩就是性功能下降引起不育的问题等等。这样一出现问题可能涉及到妇产科、男科等等。我们还有一些病人叫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可能长的很高,面容发生改变等等,可能同时还会有一些代谢方面的改变,包括伴发一些糖尿病,会有一些骨质疏松等等。他可能又会去看糖尿病、去看眼睛等等。又会涉及到这些科。所以垂体腺瘤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涉及的科也是比较多的。也有一些病人是因为视力下降,看不见东西了,或者有的时候视野发生缺损了,走路的时候旁边的车看不见、旁边的人看不见,过来车吓一跳,觉得有问题了,一查是因为视野缺损等等。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的症状来就诊,最后发现是垂体腺瘤。所以变化是很多的。

  王鹏:这种疾病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呈现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可能我们觉得身边这样的病人并不是特别多。

  王任直:我们国家自己流行病学的资料不是很完整,我们还是愿意引用国外的一些资料,在美国的一本教科书里面,垂体瘤的发生率是十万分之七点五到十五,但是,另外还有几个数字,一个数字就是如果非垂体瘤死亡的病人给他做尸检的话,垂体瘤的发现率从8%到50%,60%左右,平均是19%。还有一个数字,就是随机给一些人做磁共振检查的话,垂体瘤的平均发现率也是能够达到19%。这样的话,垂体瘤还是很常见的。只是大家没在意。

  王鹏:如果按您刚才介绍的,会出现一种情况,比如我们看似很正常、很健康的人,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发现他有垂体瘤。这形成的结果是这个人即使有垂体瘤都过了一生,也很健康,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是不是说明这个疾病没有什么危险,可以不用管它呢?

  王任直:有一部分病人是可以这样讲的。你提这个问题很好,对于我们来说,观念要有一些变化。这个变化是什么呢?就是有些人这一辈子都带着这个垂体瘤,但是他生活也很好,他的寿命也是正常的,对他其他没有任何影响。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是不需要任何治疗的。所以我说有一些观念要改变,当我们发现有垂体瘤的时候,不用过度惊慌,不用着急、不用害怕,要到医院查一查看看是不是垂体瘤,是哪一种类型的垂体瘤,因为在垂体瘤里面有很多叫做无功能腺瘤,所说的无功能腺瘤就是指这种肿瘤细胞是不分泌激素的,不分泌激素对人可能就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视力、视野好,肿瘤也不大,可能一辈子这个肿瘤都不再长了,对于这种肿瘤病人来说,不用去做任何治疗。因为现在医疗条件好了,每年做一次复查就可以了,如果肿瘤不长,患者自己也没有任何症状,我们就可以永远观察下去,甚至根本就不去做任何治疗。所以,随诊观察也是我们在临床上对患者常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王鹏:刚才您提到一个观点,就是观念的转变。原来的观念不是这样的吗?是需要转变的吗?

  王任直:假如我是患者,因为一个偶然的因素也好,我去做CT,发现有一个垂体瘤,大夫说你去查查磁共振吧,确实是一个肿瘤。但是我自己又没有什么感觉。过去很多人想我脑子里面有一个肿瘤了,我要先把它弄清楚是什么肿瘤,而且一定要想方设法把这个肿瘤弄掉,因为带着肿瘤,我就是病人了。

  王鹏:这种想法不对吗?很多人都是这种想法:如果脑子里长一个东西要把它弄掉……

  王任直:不对。对于垂体瘤来说,如果这辈子不会影响你的工作、生活、寿命,它即使长在这里也可以不去管它。我说转变就是这个。患者常常发现肿瘤了,就一定要求大夫去给治疗,不治疗不行。他就没想到这个肿瘤如果不长呢,如果你的治疗是有风险的呢,治疗是要有代价的?这种情况下就是随诊观察是较好的选择。

  王鹏:您指的风险代价是什么?

  王任直: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特别是脑子里的手术,要比别的地方手术风险大。手术本身也可能带来很多并发症,主要是指这种风险。如果我不去做治疗,不去承担这些风险,我也可以很好生活,我为什么冒这些风险一定要去切这个肿瘤呢?所以希望患者自己能够转变这种观念。

  现在有一句时髦的词就是“带瘤生存”,包括其他肿瘤也是一样的,并不是说一定要冒着多大的风险,一定非要把这个肿瘤弄干净,要综合考虑,最主要的要考虑患者自身的承受能力、自己功能状态。如果切掉这部分肿瘤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何必冒着生命危险切这个肿瘤呢?带着它也可以。只要肿瘤不长,只要能被控制住,包括我们可以用一些放疗、药物等等,这一辈子不是也可以活的很好吗?所以我们希望患者要转变这个观念。当然同时医生也要转变观念。并不是说一个患者拿一张片子,一发现是垂体瘤了,找你做诊断、做治疗,你就一定要去给他做治疗,一定非得去开刀、去手术,去做r-刀,去吃药,因为有些肿瘤不长了,对病人没有影响,你无需冒着这些风险去给病人治疗呢?我们经常在一些学术交流会上愿意宣传一种观点或者讲一种观点,过去我们评价外科大夫是好是坏,我们是用片子说话的,手术以前片子上有一个肿瘤,手术以后这个肿瘤没有了,这个外科大夫就是一个好大夫,因为肿瘤切干净了,没有了。但是往往是忽视了患者的状态怎么样、功能怎么样了。如果手术以前还好好的,手术以后病人昏迷不醒了,甚至死亡了,肿瘤切的再干净,对这个患者来说还有意义吗?所以,我们是希望通过外科大夫的治疗,病人的状态能够改善,综合的条件、状态可以更好。这样的话才值。所以都要权衡利弊。问题是经过你的治疗不但没好,反倒坏了,这大概不能说是一个好的手术。当然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有时这种风险非常大但又要冒着这些风险去做手术,否则连命都保不住了。这就是我们自身也要有一些变化、观念的改变。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