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家长的误区是什么?
刘飏:便秘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疾病大多数宝宝的便秘都是暂时性的、功能性的,及时通过饮食结构的调整就可能缓解。发现宝宝出现了便秘症状要及时调整,对有习惯性或顽固便秘的宝宝,要及进地带去医院就诊,查出原因,有针对性地治疗,是否有先天性的胃肠缺陷。
对有便秘的宝宝,家长使用泻药需谨慎,不要经常地、反复地滥用泻药,一些肠道益生菌类,可以有效地缓解便秘,改善和平衡肠道内的正常生态菌群。
有些药物使用不当也可以引起便秘,比如有的宝宝出现腹泻症状,家长没有看医生擅自使用一些抗生素,或因治疗其它系统感染使抗菌素时间过长,将肠道内原有的正常菌群杀灭,导致肠道菌类失调。还有宝宝治疗腹泻病的过程中用止泻药过量或时间过长,使肠道水分被吸收过多引起大便干结。所以,用药之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热点网友问题答疑
网友:看到这个话题,十分开心,这正好是我最近头疼的问题。我家宝宝1岁7个月,是男宝宝。之前一直都很正常,每天早上起来一次大便,大便的状况也一直不错,他的饮食基本是每天早上醒了180ml奶,然后上午10点左右一次水果,中午正常吃饭,如果饭吃的不太好,那么午睡前会再喝180ml奶,然后下午午睡起来一次水果,晚上正常吃饭,睡前再一次180ml奶。一切指标正常。最近不知道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还是因为最近每天两次的水果吃的不是太好,大便不正常了,有的时候两天一次,而且每次大便明显感觉宝宝很痛苦,大便也很硬,小时候他还很喜欢吃香蕉,现在发现他大便不好给他买了香蕉他也不爱吃了,他的生活习惯还是一直都一样,没什么改变,不知道为什么出现便秘的情况。而且宝宝一直喝水也还是很不错的,每天基本能保证800ml水。
刘飏:秋燥季节多喝水对宝宝是有益处的,但宝宝的便秘与喝水多少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建议早晨醒来之后,可以先给宝宝喝100毫升左右的淡蜂蜜水或温开水,让宝宝的消化道先蠕动起来,然后再吃东西,这样可以增强肠肌的动力,有利于肠道内蓄积的粪便排出。饮食中适量增加一些膳食纤维含量高的绿叶蔬菜、根茎类的食物,如芹菜、香菇、红薯、南瓜,主食添加豆类、粗杂粮,这个季节可吃梨、苹果、猕猴桃、火龙果等,都有很好的通便作用。如果宝宝排便时很费力又很痛苦,不要让宝宝用力过猛,防止肛门裂开,可暂时用开塞路通便缓解一下,但不要反复应用。
网友:我家里宝宝也是这个样,宝宝今年3周岁半了。最近这段时间老便秘,真是急人。吃的喝的都不错。为什么会便秘。
刘飏:最近这段时间是多长时间?如果便秘时间超过两个星期以上,应当看一看医生,找出便秘的原因。有些宝宝便秘是没有建立规律性的排便习惯,有些宝宝便秘是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食物加工过于精细,膳食纤维含量少,可以考虑先改善一下饮食,生活起居要规律,训练宝宝每天定时排便。饮食上适量增加一些蔬菜水果、粗杂粮类的食物,有很好的通便作用。适当增多宝宝的活动量,增强腹肌、肠壁肌肉的动力,也能改善便秘。夏秋季节变换,宝宝出汗多,消耗大,增加饮水量和清淡饮食,对便秘也有改善,这种便秘常常是暂时的,每天给宝宝喝些酸奶或益生菌,也有润便功效。
网友:刘医生,您好!我家宝宝现在3个半月了,是男宝宝。但从2个半月后就开始两天大便一次,直到最近有时到第3天才大便一次。我小孩有吃母乳也有喝配方奶粉。请问,从小孩大便的情况看是正常的吗?怎样调理好小孩的肠胃?谢谢~~~
刘飏:便秘指大便干结而又坚硬,排便非常困难,宝宝费力也不容易排出来。宝宝虽然三天排便一次,如果排出的大便性状是稀软样的,不能算是便秘。三个多月的宝宝正处在生长旺盛阶段,营养素需求量较多,吃母乳或吃奶粉可能吸收的比较多,食物残渣少,这样的宝宝排出的粪便就会少,所以隔两、三天排一次,只要排便时不费力,大便性状稀软就是正常大便,不能算是便秘。到了4~6个月随着辅食的添加,排便会逐渐增多。
网友:我家宝宝半岁了,15斤,70cm高。但这两个月一直不怎么拉屎,几乎都是隔上三四天才拉,这两周更严重,上周五天,这周已经七天了,还没拉。吃了妈咪爱、地瓜、香蕉等别人介绍的,但没什么作用。拉屎不干,前段时间还老爱放臭屁,而且响声挺大的,这两周又不怎么放臭屁了,其他无异常状况,好动,精神状态较好,前期晚上睡眠性的次数较多(几乎一个小时一次),这几天天气凉快点又好点了。大部分母乳,这一个月偶尔加一些辅食。感觉吃东西不是很多。好着急啊!宝宝拉屎成了我们家喜事之一。请老师指点,谢谢!
刘飏:大便比较干而且味道比较臭的宝宝,往往是食物中的蛋白质浓度比较高,妈咪爱可以持续给宝宝服用一段时间,也可以服用一些消化酶制剂。半岁的孩子应当考虑添加辅食了,逐渐添加蔬菜泥、果泥、果汁、米粉、蛋黄、鱼泥,肉泥等,随着辅食的添加,大便性状会逐渐有所改善。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