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肿瘤 > 消除内源性致癌因素

消除内源性致癌因素

时间: 2014-04-02 11:16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消除内源性致癌因素

  外因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源性致癌因素要通过人的机体的内在因素发生作用,光远离生活环境中的致癌因素还不够,更要重视消除内在性致癌因素,才能有效的预防癌症。内源性致癌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内分泌功能紊乱

  激素是神经体液调节机体发育和功能的重要物质,在正常状态下,各种激素维持着动态平衡的关系。当疾病或某种外因引起内分泌紊乱的时候,可使某些激素刺激相应敏感的组织器官,尤其是性激素的紊乱,更能导致细胞的增殖,甚至癌变。如女性激素分泌过多,易引发乳腺癌和子宫癌;男性激素分泌过多容易造成前列腺癌。

  神经精神因素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有些癌症是七情郁结、气血凝滞引发的。不少癌症患者有过精神创伤的历史,可见人的精神状态和癌症有着重要的关系。现代**,各种刺激因子长期而且过度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高级神经活动机能衰退、正常的物质代谢失调,使致癌物质发挥作用,容易诱发癌症。实践证明,有些癌症患者发病是精神过度紧张造成的。

  3、免疫机能

  人体具有缓癌免疫机能,如果这种免疫机能强,可以杀灭癌细胞;如果这种免疫机能弱,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容易发生癌症。由此可见,癌症的发生与每个人的免疫状况关系密切。当一个人免疫功能受到遏制或免疫缺失的时候,常可引起淋巴系统癌和与病毒有关的恶性肿瘤。

  4、遗传因素

  某些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嗜镉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结肠腺癌、乳腺癌、胃癌等均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或家族聚集性。但是,癌症的遗传机理目前还不清楚。对大多数与遗传有关的癌症的发生而言,遗传仅是一种倾向,即由于遗传或遗传性疾病所具有的DNA或染色体改变,增加了对病毒、物理性致癌因素或化学性致癌因素作用的敏感性,也影响了DNA分子的正常修复,再加某些免疫反应,进而促进癌的形成。

  总之,癌症的发生与人体内部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我们要善于自我调节,保持平和心态,克服过度紧张或抑郁情绪,一旦发现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缺损,就要积极求治,消除内源性致癌因素,掌握预防癌症的主动权。

  积极预防肿瘤

  许多人正是因为缺乏“癌症危险就在身边”的危机感,所以对癌症主动防范意识差,防范措施不得力。这也正是当前癌症发病率难以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量证据表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是引发癌症重要的病因。就生活方式而言,许多不良生活习惯,例如抽烟酗酒成瘾、睡眠严重不足、工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饮食不讲究卫生等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损害机体和引起细胞的变异,经过较长时间的潜伏期后引发癌症。就环境因素而言,现已经证实能够诱发人体癌症的化学物质多达1000多种,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生活和活动的各个空间。研究表明,95%以上的化学致癌物进入人体,经过激发—促进—演变这样几个发展阶段,最后在机体内因的作用下,产生代谢活化或生物转化方引起癌变发生。

  应对癌症,我们要通过三级预防建起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病因预防。重点是要搞清病因,提高机体缓癌能力,把癌症拒之体外,防患于未然,身体弱的可以服用一些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第二道防线是早期检查。重点是查出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变,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三道防线是临床治疗。重点是使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挽救生命,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

  其实,如果人们能具备一定的防治癌症的科学常识,并对那些可能引发癌症的现象稍加注意,采取合理的生活行为和方式,就能够使自己远离癌症的侵扰,保持健康人生。

  目前,我们已知道许多诱发癌症的因素,也掌握了许多预防办法,如果全社会都以科学的观念和态度对待癌症的防治,那么癌症“少发早治”的目标就一定会顺利实现。

相关标签
肿瘤
肿瘤防治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