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肿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而位居第三。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数达94万,每年近50万人死于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死亡居癌症死因第三位。
徐斌教授介绍说,结直肠癌在我国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万分之一上升到现在的万分之二至三,目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四位。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高,已居北京、上海癌症发病的第三位。结直肠癌发病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膳食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同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也有年轻化的趋势。预计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的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目前西方国家的发病率是万分之五至六。
徐斌 肿瘤学科带头人 肿瘤科主任
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院,从事肿瘤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血管瘤及各种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以及难治性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精通于肿瘤的介入微创治疗(栓塞术,灭活术),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经皮再通术,非血管空腔脏器(胆管,消化管,气管,输尿管等)狭窄或闭塞的再通术,子宫肌瘤的栓塞术,梗阻性黄胆和出血的治疗。主持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3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在国家及省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消除结肠癌发病因素,从生活点滴做起
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方法是消除已知的可能发生癌的因素。他强调,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应多吃山芋、玉米、水果、新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利于肠道毒素的排除。尽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败的水果、蔬菜及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积极治疗已患的大肠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腺瘤等。如有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存在,如家族性结肠癌或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应定期去医院咨询或检查,以便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便血往往是结直肠癌患者的第一个症状,其次是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直肠癌的患者大便次数会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有时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部分患者可在便秘后出现腹泻,或者大便开始时干燥而末端变稀,或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部分病人是以腹泻为**症状,每日排便次数增多,可为黏液血便、黏液浓血便为溏薄的稀便,可伴有内急后加重感,此时应与细菌性痢疾加以区别。约有50%的直肠癌患者排便时有疼痛感,程度有轻有重。部分病人以腹部隐痛为**或突出的症状。也有病人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疼痛为阵发性绞痛,并伴有腹胀、乏力、贫血等。
除了出现便血、腹泻、便秘、恶心、呕吐、腹部膨胀、肠鸣、腹部疼痛、骨盆疼痛、贫血、疲劳等症状需要及时诊查外,年龄超过35岁的人应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检查和肛门指诊。结直肠癌中70%是直肠癌,而直肠癌中的70%是可以通过肛门指诊触摸得到的。以上两项检查是目前发现早期结直肠癌最简便易行的手段。而针对有家族史的、结肠炎患者、克隆氏病、长过结肠腺瘤和息肉以及便血、便秘、腹胀等高危人群,建议每2~3年还要做一次纤维结肠镜检查,以便更准确地发现早期癌肿。据统计,80%的大肠癌是肠上的息肉转变成的,转变过程大约5~10年。没有便血等症状者经过治疗,其生存率要比有症状者高20%以上。早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80%以上,中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70%,而晚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只有少于50%。因此,早期大肠癌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