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在家里做自我监测的部分,餐前多长时间,餐后多长时间?
彭永德:餐前吃饭前就行,餐后一般我们监测两小时血糖,当然也可以监测餐后一小时血糖,我们讲的大多数是餐后两小时血糖。
主持人:您能不能总结一下刚刚谈的几种血糖监测方法?
彭永德:实际就是三种,一种是随机血糖的监测。第二个,糖化血红蛋白,近年来也有糖化白蛋白,这个指标反映的长短与糖化血红蛋白不一样,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两到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白蛋白反映一两个礼拜血糖的控制状况。第三就是连续血糖监测。
主持人:血糖波动有高有低,低血糖是什么样的表现?高血糖是什么样的表现?
彭永德:高血糖就是糖尿病的表现,高血糖一般轻度增高没有症状,一般的糖尿病要高的明显升高的病人才会有症状,有一些病人并没有症状,糖尿病典型的症状就是口干喝水多小便增多,吃饭饭量增加,胃口增加,还有体重减少或者是体力下降,我们简称“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但2型糖尿病往往没有症状的。这是高血糖,再高引起病变,引起休克等等。
另外低血糖是我们糖尿病病人不可忽略的,只要接受降糖治疗发生低血糖都是难免的,糖尿病病人的低血糖标准是3.9毫摩尔每升以下,对于非糖尿病病人血糖是2.8毫摩尔每升,糖尿病病人的低血糖标准比非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标准高。低血糖有几个阶段,最早的时候一般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饥饿感、手抖、心慌、出汗,再进一步发展病人出现反应迟钝或者病人出现异常的行为,出现认知上的问题,再严重出现昏迷甚至造成死亡。低血糖是糖尿病病人治疗过程当中非常常见的,治疗应该警惕低血糖的出现,及早处置。如果治疗方案药物的不合适及时进行调整。低血糖在短期内比高血糖的危害要大,特别是对于年龄大的病人,或者是健康状况比较差,或者心脑血管疾病以后的病人,往往会造成一些意外包括心脏的意外。美国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教授就说糖尿病的低血糖要引起高度重视,他有一句经典的话,一次医源性的低血糖由此引发的医学事件可以抵消一生维持血糖所带来的益处。
主持人:有没有一个数据什么样的人群比较容易患低血糖或者比较容易得高血糖得糖尿病?
彭永德:我们糖尿病分1型和2型。1型更容易出现低血糖,胰岛功能很差,靠外源性胰岛素的补充,所以非常容易出现低血糖。2型糖尿病随着病情的加重到了一定程度,胰岛功能衰竭也容易出现低血糖,这是从病情来说。第二个从治疗的角度,病人吃了胰岛素促泌剂,包括过去用磺脲类降糖药,还有包括现在格列奈类降糖药,会增加低血糖风险,另外,最主要的是胰岛素治疗情况下非常容易发生低血糖,非常常见。第三,有些病人没有很好的饮食包括运动方面的配合,你吃了相关的药物没有及时按时吃饭,或者活动过度也会造成低血糖,生活因素也可能会诱发低血糖。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