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内分泌 > 糖尿病 > 餐后血糖监测十分主要

餐后血糖监测十分主要

时间: 2013-09-13 15:30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餐后血糖监测意义在哪儿?

  彭永德:在我们国内做的一些研究,国内的糖尿病病人绝大多数以餐后高血糖为主,上海做的研究大概80%多的病人都是以餐后血糖或者在餐后血糖基础上伴有空腹血糖,第二个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餐后高血糖和我们的心血管事件关系更密切,比空腹高血糖关系更密切。因为餐后血糖的增高是造成一天血糖波动重要的指征,波动的病人容易引起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这样会造成内皮功能损伤动脉硬化出现心脑血管病变。再一个是治疗的需要,单纯从空腹血糖达标或者血糖控制,但是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很难得到满意的控制,如果这个病人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达标,糖化一般来说就控制比较好,从治疗的角度也是需要监测餐后血糖。我们在血糖监测的时候除了监测空腹血糖,同时要监测餐后血糖。

  主持人:国内餐后血糖增高的表现比较多,有没有针对这样情况的解决办法?

  彭永德:餐后血糖的控制实际上也是几个方面:

  第一从生活上面,你的饮食结构、饮食量这个是造成餐后血糖增高的影响因素。一旦饭吃的比较多,餐后高血糖就增加比较多,还有吃的食品结构,有一个概念我们叫升糖指数,对于有些食物吃了以后血糖升的幅度比较高,有的血糖升的幅度不高。同样粗粮和细粮,粗粮的升糖指数就低一些,细粮越是比较细,越是烹饪时间比较长的食品相对来说升糖指数就高。这是从饮食量、饮食结构和饮食的升糖指数来说的。

  第二,糖尿病的治疗提倡运动,餐后运动可以帮助餐后血糖的达标,糖尿病病人都有认同,活动一下血糖就有改善。

  第三,控制餐后高血糖的药物有口服药也有胰岛素。口服药里面比较常用的第一是α糖甘酶遏制剂拜唐苹,遏制餐后血糖高峰,延缓葡萄糖吸收,在国内也是非常常用的一个口服降糖药。另外还有短效的胰岛素促泌剂,格列奈类的药物。现在还有一些新的药物,能够增加内源性的胰高血糖素样肽,我们叫GLP-1,现有一种药物遏制GLP-1分解的药物DPP-4遏制剂,它主要是控制餐后高血糖为主,当然也可以直接用,刚才讲的GLP1的类似物,我们市场也有这类药,比如利拉鲁肽类的药物,主要是控制餐后高血糖。另外胰岛素比如短效的尤其是新的胰岛素短效类似物。我们在临床上应该说还是有很多的选择,在这方面可以咨询医生,但是在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 α糖甘酶遏制剂拜糖苹是最常用的药物。

  主持人:彭教授介绍一下自我血糖监测在什么样的点来做,怎么来做?

  彭永德:血糖监测从糖尿病治疗指南的角度,做自我血糖监测对于血糖平稳的病人基本达标的病人,糖化达标的病人,一般每周做一到两次血糖监测就行。另外,每三个月或者六个月查一次糖化就可以了。但是对于血糖没有达标的病人,我们就要增加血糖的监测。比如我们用一些能够容易引起低血糖的这些药物比如磺脲类降糖药,一般要求每天较好能够测两个点的血糖,但是每天测两个点的血糖我们不建议病人固定在两个时间点,可以交叉监测。比如今天测早餐前早餐后,明天同样可以测中餐前中餐后,再一天晚餐前晚餐后,这样可以全面了解血糖的控制。很多病人只测空腹或者只测早餐后,其它时间点不测。另外对于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一天最少做两次血糖监测,强化治疗一般监测三次到四次血糖,这是病人在家治疗。但是住院监测,当然现在医院都是有监测次数会多,因为调整治疗的需要。住院我们一般采用四点法,六点法,七点或者八点,四点就是早餐前、早餐后、晚餐前、晚餐后,也有人早餐前、早餐后、中餐后、晚餐后,也有用这四个点。如果是六点法就是三餐前和餐后的一般两个小时的血糖。如果是做七点一般我们会加一个特别是打胰岛素有中效和长效胰岛素的病人需要加一个凌晨三点钟的血糖。如果是住院有一些病人可能加一个睡前血糖,如果这样的话变成八点去了。一般来说我们病人在家治疗一般不需要做这么多次的血糖监测,我们监测血糖也不是监测的越多越好,越多的话一个是病人会疼痛,比较麻烦,也影响病人生活。第二,这个还是有一定的花费。根据血糖情况治疗的情况制订一个合理的监测方案,不是每个病人都测的越多越好。这些问题可以根据糖尿病宣传的小册子借鉴建议是咨询一下医生,这样的话合理监测。

相关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