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神经科 > 神经内科 > **治疗有副作用么

**治疗有副作用么

时间: 2013-10-15 11:30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您说有的患者是可以培养自体的**,这两种来源在我们国内的治疗上是什么样一个情况?他们的发展到了一个多好的水平?我们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哪一种?

  安沂华:现在在临床上所使用的**种类是很多的,比如来自流产胎儿的神经**,取自患者自体的骨髓基质**或者取自**者的异体的骨髓基质**,还有脐带**、脐血**,还有来自新生儿的羊膜**,现在国内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多的使用骨髓基质细胞、脐血**和羊膜**。

  主持人:它的作用是一样的吗?最终达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吗?

  安沂华:很有意思的就是,虽然大家使用各种各样的**来治疗同一种疾病,但是最后都得到相似的治疗效果。

  主持人:我们可能有一个很好玩的想法,我们知道张柏芝跟谢霆锋把她们出生孩子的**留了一份,看看以后是不是需要用于造血**的移植,存在脐带血库,而且我们国内建立了很多这样的机构。象我们神经**有没有可能有一个人,我的孩子或者我自己先留出这样一点细胞来,预防他的孩子万一出了车祸,或者受了外伤就可以拿来用?

  安沂华:我认为应该说是可行的。因为现在就像我们刚才谈到的,您说到了张柏芝他们留的可能是脐血**,因为脐血**库在国内有好几家了,现在据我所知,天津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我们在留脐血**的同时,也可以把胎儿的脐带保留下来,因为脐带里面也有大量的**。现在证明羊膜细胞也在出现损伤时治疗很有效,以后可能将来也会出现羊膜**的细胞库。我觉得把这些宝贵的资源保存起来,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主持人:最后的时间,我们请安教授给我们大家谈一谈他对神经**移植方面目前存在的不足和您对它未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一些展望,还有您觉得还需要给大家补充的一些知识。

  安沂华:神经**这个概念是在上世纪末才在人们的大脑中发现这个东西的,到目前为止还应该算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但是从大量的动物试验,从临床治疗,我们已经看到了,它具有许多传统的治疗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替代性,那么它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还在很多方面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完善,也就是说它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在基础研究方面,我们刚才讲到了,神经**可能是通过细胞替代作用或者营养作用发挥治疗作用,但是具体的治疗机制是什么样的?比如为什么这么多的不同种类的**移植,最后都得到了相似的治疗效果?它肯定有一个共同的治疗通路。这个通路到底是什么呢?这是一。

  第二,我们现在在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比如治疗脑外伤、脊髓损伤、小儿脑瘫方面,我们用的细胞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按照我们现在的经验,治疗不同的疾病建议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治疗脊髓损伤可能用一种细胞,治疗小儿脑瘫,我可能用另外一种细胞,效果可能会更好。在制备这些不同的细胞方面,我们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在临床治疗方面,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改善,你比如说,治疗的较好条件,就是在什么时间治疗这个疾病,这种**移植的效果会较好?使用较好的细胞数量是多少?这个细胞需不需要用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进行治疗?

  再一个是客观地评价**移植后的疗效指标。我举个例子,我们经常看举重比赛,比如说,第一个运动员举起了120公斤,第二个运动员举起了125公斤,第二个运动员比第一个运动员成绩高,它有一个数量上衡量的指标。可是在神经**移植方面,如何用一个数量上的评价指标来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目前为止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现在更多的是用一个质变标准来衡量,比如说脊髓损伤的病人,在治疗前不能走路,治疗后他可以柱着双拐走路了,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我们说它就有效果。或者原来他柱双拐走路,通过治疗以后,他现在可以扔掉一个拐杖,柱单拐走路了,或者把两个拐杖都扔掉,自己走路,这也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如何更进一步地细化神经功能评价标准,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完善。

  再一个就是在临床中我们发现一个困惑我们的现象,比如同样都是脑瘫患者,到我们这儿来做**移植,可是有的患者接受移植以后,效果特别明显,有的效果就一般,还有的患者没有效果,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能找到这个患者治疗无效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将来做到:我们认为可能**移植以后基本上没有效果的病人,我们就可以不对他进行治疗,这样也减轻了病人经济上的负担。或者是我们找到了无效的原因,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探索它,把它攻克,使原来治疗无效的患者,成为治疗有效的患者。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