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假如说有一些人已经有这样的倾向了。这个病能不能治愈呢?
郭蓄芳:儿童的强迫带有一种情绪化的色彩,而且带有阶段性的色彩,在某些年龄段容易出现。比如说初中这个年龄段会学哲学,有一些孩子在学习压力下,就会有一种对哲学的思考比较多。或者对数学的公式、定理,化学的原理产生疑惑,怎么会这样呢?这种疑惑使得他内心有一种不确定感,这种不确定感本身就是强迫的基础。就像不能确定是不是锁门的道理一样,这也是他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大家不要太多的去强化,认为他这就一定是病了。作为家长来讲,也不要太觉得这是多大的问题,要淡然处之,顺其自然,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能够在这个环境中慢慢的成长。这种儿童强迫,长大并不一定会发展成强迫症。如果过于紧张,就会有一种心理暗示的作用,孩子觉得我是不是真有问题了。以后他再看看书,越看越像,对号入座。这也容易引发强迫。
主持人:我们刚才提到了学生、就业方面的一些。比如说减肥强迫症、洁癖强迫症。包括我们在网上搜到的一些关于易建联比较有意思的一些事情,说他拿着手机时时刻刻不离身,随时都要拿出来看看,是不是有人给我发短信了。
郭蓄芳:这种现象更准确的用一个名词叫强迫谱系障碍,有很多心理现象跟强迫有一定的关系,都属于强迫这个谱系里面的,但是跟强迫症的医学诊断不是一回事。手机更多的带有成瘾色彩,成瘾者不想去控制;强迫的特点则是强迫和反强迫,患者不想这样,但控制不住。手机的成瘾现象,就像网络成瘾的人一样,他就愿意上网,根本不想去改变。他可能觉得这可能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给他发短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手机依赖特别严重,好象我没有手机都觉得缺了点什么。有时候跟我们的服务、工作、人际来往有关系,更多的时候我们通过手机去联系,当然这并不能够叫做强迫。还有刚才你说的洁癖,有两种情况,有一种情况就是内心痛苦,可以影响到生活的,就是强迫症。有一种人他觉得爱干净很好,是一种非常好的卫生习惯,生活、工作也不影响,心理也不痛苦。那只是一种个性上的特点,达不到强迫症。当然,强迫性人格和强迫症之间还是有1/3~2/3的关联性的。再有就是减肥的问题,为了减肥而患厌食症的也属于强迫谱系的障碍,她总是认为自己胖,他她们往往患有一种体象障碍,有的人已经很瘦了,我见过的女孩164CM的个子,体重只有28公斤,她还觉得自己胖。她错误的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产生的这种误区,使她还要减肥,这也带有一种强迫色彩,明明已经错误她却还要坚持,这种人没有很好的自我认识和能够保持合理体重的能力,这跟强迫症还不完全一样。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