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祛斑 > 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引起斑症

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引起斑症

时间: 2013-11-26 17:46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我们祁老师在这方面有没有需要更详细的讲呢,是不是您也有一些患者抱怨心理压力对斑症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祁桂琴:我同意张彬讲的,这个有它的道理,为什么**志精神紧张,工作压力,或者是考试,家里有时间事情一着急,或者是长期应用一些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有一些比如怀孕了,经常流产,还有比较长时间的用紧急避孕药,以及有些妇科疾病,或者是肿瘤、结核、肝病、甲状腺等,疾病状态也会影响,这些都会干扰卵巢。为什么怀孕女性长妊娠斑,像黄褐斑一样分布,很多人理解有了黄褐斑你就是雌激素、孕激素低,所以临床往往让大量吃维生素E,这就是干扰了卵巢性腺轴的平衡,反而使斑加重。因为这个斑本身跟女性升值内分泌很有关系,比如说怀孕状态雌激素是正常人的7、8倍以上,雌激素会分布黑素体,往皮肤里面沉着、扩散,比如怀孕,十月怀胎,这个阶段雌激素是正常人的7、8倍以上,往往就有妊娠斑,大量用雌激素、孕激素也有这个原因。还有精神紧张,因为卵巢性腺轴,上面还有上丘脑和大脑皮层,刚才说的这个就是大脑皮层,照样可以对卵巢性腺轴有调控作用,通过下丘脑。卵巢性腺轴支配了四百多个靶点。

  主持人:想必观看我们直播的所有广大女性朋友对斑症有了一定的了解,斑症也已经引起了很大的注意。尤其是女性朋友,长了斑症以后非常苦恼,首先从外部来看,长在脸上非常不好看。同时这个斑症也是一种病症,大家更关注通过什么方式来消除这个斑症,请两位老师分别谈一谈消除斑症的方法。首先还是祁老师,我们知道祁老师也是从事了多年的斑症研究、治理工作。您跟我们讲一讲您这个内疗方法。

  祁桂琴:其实我不是专业做美容的,是后来才介入美容业的。67年第四军医大学毕业,一毕业就进入了妇产科,在妇产科干了一段时间,到79年又专门学了三年的中医,除了理论基础,临床主要是妇科。在中西医结合方面,从67年一直到现在,干了四十多年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在这个过程当中,96年开始有一个新的物理仪器进入到我的事业里面来,也开始用它,04年以后把中西医结合理论加上物理内疗,还研究了黄褐斑的成因,揉在一起,现在就是创造了我们现在中西医结合内疗黄褐斑,而且我们观察到两千来例,不反弹。网友也好,客人来了也好,很多年外抹黄褐斑,反弹加重,感到很困惑,到我那儿治疗以后慢慢觉得有曙光了,越来越好。这个方法一定是中西医结合。我们做中西医结合内疗黄褐斑之间,可以说在国内外还没有我们这种疗法,所以这是一个独创的新疗法,也是我们有理论,有时间,总结出来的,客观验证这个方法也很好。一个是中西医结合,还有一个是内疗。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很多病症,现在都是流行用中西医的方式结合来治疗,有一句话叫做西药治标,中药治本。两种医药治病的方式不同,但是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效果应该更好。

  祁桂琴:这个也需要看是什么病,比如说外科手术,肿瘤,就需要西医,我认同这个。但是调黄褐斑,就是需要中医。但是需要辩证。根据这个人的情况,比如女性的月经、睡眠、大小便、饮食整体情况我们都需要调查,或者是用中成药,中成药也要辩证。现在有一些皮肤科的到我那儿,往往用中成药的不辩证,无论谁的黄褐斑,上的都是六味地黄丸,这样就不行了,比如这个人月经很少,很长时间又不来,这样不行。月经越乱,黄褐斑肯定越重,因为月经是表现,特需巢性腺轴。还有一些全身的情况,睡眠,我们都说睡美人,这个人睡眠特别糟糕也不行。所以睡眠要调,饮食也要调,大小便也要调,这些内疗和我们物理是结合的。我们这里有一个物理仪器,96年我就开始用它了,本来是治盆腔炎、不孕不育的。96年我用它的时候,就是中西医结合,我给客人开中药,但是我们发现把物理加进去效果更明显了,好的更快了。不光是治病,96年的时候发现了,随着疾病的好转,所以我要感谢病人,告诉我这个治疗很好,不光病好了,更年期综合症好了,而且脸也亮化了,这个斑就变小了。还有说斑里面的白点好像水晕一样扩大了,白点多了,这个斑就变淡了。中西医结合治妇科病,给女性治缓衰老当中,发现这个斑越来越小,越来越淡。原来只治黄褐斑,什么老年斑、红血丝都不治,后来很多病人都说这些也都变小了。

  主持人:您的治疗方式就是不仅仅对这个斑症,对红血丝、暗沉情况都有所改善。

  祁桂琴:对。

  

相关标签
祛斑
祛斑治疗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