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肿瘤 > 甲状腺癌 > 保护周围神经非常重要

保护周围神经非常重要

时间: 2013-12-02 17:15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我们在网上看到有些患者说甲状腺癌复发率很高,为了预防复发干脆都切掉,那就肯定不会再复发了,您觉得这样的想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田文:这个想法还是一种误区。甲状腺癌复发有几种可能,一种是一侧切除另外一侧再长了,那可能是再生的,就像**志左侧乳腺癌切除了,右侧又长乳腺癌,这个不能说复发,而应该叫再发。真正的复发是这个东西切了以后局部又长起来了,或者局部淋巴结又长起来了,这叫局部复发。对有适应症的病人全切有好处,现在观点认为小于1厘米的早期甲状腺癌选择一侧切除+峡部切除的方法与全切除预后是相同的,然而风险更低。

  各种手术方式都是追求较好的效果,完全切了就不长结节了也有可能,但问题是如果全切的时候淋巴结转移了,淋巴结没清扫干净照样会复发。淋巴结一定要切掉很多吗?淋巴结一定是不好的吗?不一定。淋巴结也是一个防御器官,它帮助你守住你的大门,区域性淋巴结清扫该切的地方一定要切,不该切的地方要观察判断。每个人切除的范围都不一样,你和其他人的手术方式不一致,不代表你这种方式就是不对的,因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保护周围神经非常重要

  主持人:还是要不同的病人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

  田文:是的,我们在甲状腺癌治疗上有一个功能保护理念,我们要保护好周围的神经。如果喉返神经损伤,手术完声音哑了,会影响工作;如果喉上神经损伤,手术完会喝水呛咳。但是这种神经损伤都是不可避免的,肯定有一定的概率。如何降低这个概率?临床医生要提高自己的技术,同时手术的尺寸掌握要好,功能保护的理念要提高。

  另外,甲状腺手术要规范化治疗避免二次手术,因为第二次手术的时候面临解剖结构的破坏,互相之间结构不清晰,切的越大创伤越大,损伤概率也增加。目前在国内有几种方法,一种是神经监测技术,做手术的时候要监测神经的走向,我们有专门的神经监测设备,手术时首先把神经找出来,把它保护好,然后我们再放心大胆地把其它部位切掉,这就很好了。还有一种药物(纳米碳)可以保护甲状旁腺,纳米碳打入甲状腺之后甲状旁腺不显影,淋巴和转移的淋巴结显影,把显影带颜色的东西去掉,不显影的东西留下来,就可以提高甲状旁腺功能保护。

  这种新技术新服务我们把它运用在临床上效果就很好。德国、美国都要做神经监测,在国内目前已经有十几家医院开展这个技术,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国内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在6月份根据美国、台湾还有国内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个国内版指南,在今年6月份国内实用外科杂志上发表了。这个指南的目标是让大家对监测进行了解,然后知道怎么监测,因为它需要技术含量,不是拿来就好用,它需要医生知道如何连接、如何判断,然后服务于我们的手术。做手术还是要掌握技术技巧,同时运用好设备来帮助我们,降低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我们功能保护的理念,让患者获益。我相信在将来的三到五年内,这种技术和理念会更加普及,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损伤。

  主持人:如果出现了并发症,临床上有没有对应的措施?

  田文:并发症的产生也分很多类型,比如一种是因为手术中碰到神经了,清扫淋巴结的时候造成局部神经的接触,另外周围的组织清除也影响到神经的供应血管(神经也是由血管供应的),这些因素有可能产生神经的一时性的麻痹。一时性麻痹通过3到6个月能恢复。有时候病人一侧甲状腺有问题,另外一侧先不动,这一侧做完以后虽然麻痹,但是过些天好了,这是临时性麻痹,神经结构是完整的,可以恢复的。做手术不可能不接触神经,把神经推开分开就有可能产生麻痹损伤。

  还有神经变异的因素,有些人喉返神经变异长的跟正常神经不一样,另外有好几个分杈,就像正常人五个指头他六个指头一样,这种情况就容易在术中造成损伤,而且这种损伤不一定能恢复。有时候也可以进行一定的修补,功能稍微改善一些。我们在临床上碰到病人一侧麻痹了,再做另外一侧手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这一侧保护得非常好。所以监测技术就很重要了,找出来了安全了就赶快做了,否则两侧都麻痹了,只得把气管切开,否则病人会窒息呼吸不了。

  我们临床判断很重要,大家认为甲状腺手术是小手术,其实不对,它是很精细的带有高精尖技术含量的手术,做好了就没事,第二天正常下地说话,一个礼拜出院,两个礼拜上班,神经的一时性的麻痹也慢慢六个月能恢复正常说话,有人恢复不了终身嘶哑和带管子就很麻烦,所以尽量避免这种损伤。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