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肿瘤 > 结肠癌 > 兰平教授:用大便和血液早期筛查结肠癌

兰平教授:用大便和血液早期筛查结肠癌

时间: 2013-04-01 11:48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专家简介:兰平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美国外科医师学院院士,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结直肠外科三区主任。中华医学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长,广东省医学会结直肠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结专家咨询委员会及规范制定委员会委员参与制定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参编人卫社五年制《外科学》教材第8版编写。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培育项目等32余项基金资助,省级“千百十”人才培养计划,广东省高层次人才培训项目,获国内医师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20余项奖励。发表论著140篇,SCI收录26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5.57。担任《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副主编及10余中外核心杂志编委。主攻研究方向为结直肠肿瘤的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

  主持人: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率仅次胃癌和食道癌,这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11月10日,广州召开了规模盛大的2012国内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会议,再次把大肠癌话题放到老百姓的茶余饭后。今天我们请到兰平教授为大家讲解大肠癌。兰教授大肠癌高发的原因是什么?

  兰平:大肠癌如此高发主要是压力大与饮食习惯、结构的变化。

  压力大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对上千名癌症患者和健康者进行心理对比研究,结果证实,精神压力大的人罹患结肠癌和直肠癌等大肠癌的危险,要比精神压力小的人大数十倍之多。

  饮食习惯的改变 饮食结构变化

  导致大肠癌的主要病因,与大家的生活饮食有关,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可增加患直肠癌的风险性。因为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可促进甲基胆蒽物质的分泌,致使胆酸分泌增加,被厌氧菌分解为不饱和的多不烃,因此这两种物质成为致癌物质。纤维素量少,导致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增加,从而致癌物质与肠结膜接触时间增加,癌变机会增多。

  遗传倾向性基因

  大肠癌患者中,有不少患者是具有肿瘤家族史,其中不少患者是属于消化道肿瘤,因为细胞的基因改变,患者遗传得到一种易感性,遇上激发此病的某种因素,组织细胞迅速生长,发展成为癌。所以,导致直肠癌的主要病因也与细胞遗传基因突变有很大关系。

  主持人:有句话说“出现便血情况要小心可能是大肠癌,但出现便血不一定就是大肠癌,可能是痔疮或者其他疾病。”这句话正确吗?

  兰平:基本正确,出现下列一些症状的时候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确定结果好放心

  便血:大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黏膜,症状不明显,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血色多呈暗红色,粘附于大便表面。

  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每天两三次或者更多,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

  黏液便和脓血便: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与粪血相混。

  无法解释的体重的下降: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这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相关标签
兰平
教授
大便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