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匡华教授: 与成人一样,除了化疗,儿童白血病患者也可以考虑骨髓移植,但对其适应证的把握要特别谨慎。这是因为,儿童患者的化疗效果要明显好于成人,因此最终需要骨髓移植者还不到20%。既然化疗能够解决问题,自然没有必要进行骨髓移植。至于剩下的一小部分对化疗不敏感的患儿以及高危患儿,骨髓移植仍然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临床数据显示,缓解期的白血病患儿进行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可达70%~80%,而难治复发患儿进行骨髓移植的成功率也在30%左右。
美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对高危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如果高剂量化疗不理想,转而采用剂量更大的超高剂量化疗方案,其疗效与移植一样。但该结果是在临床试验中得出的,与临床实际是否吻合还有待证实。此外,化疗过程中的技术因素也必然会对疗效产生影响,相同的治疗方案在不同科室未必能达到相同预期。因此截至目前,骨髓移植在儿童白血病治疗中的地位还不能完全被化疗取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或许有一天,治疗儿童白血病不再需要骨髓移植,但一切还有待不断探索。
综合因素影响最终疗效
白血病患儿的总体治愈率在80%,那么剩余的20%为何会疗效不佳呢?
决定疗效的关键因素是疾病种类,ALL患儿的预后明显好于ANLL患儿。此外,年龄也是影响儿童ALL疗效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对治疗方案的反应存在很大差异。诊断时≥10岁是公认的影响儿童ALL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年龄越大疗效越差。
除了年龄外,早期治疗反应也是判断ALL患儿预后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国外学者在体内和体外研究发现,早期治疗反应较差的白血病患者,对许多化疗药物易出现耐药。
需要强调的是,儿童白血病要进行分层治疗,这样就可以避免“低危患儿治疗过度,高危患儿治疗不足”的问题。这是决定疗效的关键,也是医生治疗技术和水平的体现。在患儿确诊之初,通过白细胞检测、染色体检查等,初筛确定其性质,这就好比疾病的“出身”;治疗开始后,要不断监测微小残留物,以观察疾病的“表现”。微小残留物,是指在白血病经诱导化疗获完全缓解后或经骨髓移植治疗后,体内仍残留有少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这些残存的细胞即成为白血病复发的根源。有的白血病“出身”好但“表现”不好;但有的“出身”不好但“表现”好。通常情况下,对于区分高危和低危,“表现”比“出身”更重要。通过动态观察化疗后的“表现”来指导用药方案的调整,就是个体化治疗。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