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冠脉搭桥 > 心脏外科主任吕方启:关于冠脉搭桥手术

心脏外科主任吕方启:关于冠脉搭桥手术

时间: 2013-04-26 13:56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近几年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现有近5000万冠心病患者。同时,死亡率明显增高,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年,仅次于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在外科手术治疗中,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国内外推崇的手术方式。为了给冠心病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就医指导,我们就冠心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的有关问题采访了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吕方启教授,和心脏内科主任肖强副教授。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外科吕方启

  主持人:首先感谢两位主任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冠心病因为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所以已经不只是局限于医护人员所掌握的病名,而成为大众所熟知的名词。由于多发,危害较大。不但给病人的身体带来伤害,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那么,请问吕主任,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患上冠心病呢?

  吕主任:正如主持人所说,冠心病目前因为常见、多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疾病。至于如何判断,就要请自己注意一下,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患有冠心病。

  1 劳累(如体力活动、爬山、等)或紧张时(如看惊险影片、生气等),突然出现胸前壁正中的后方或左胸部疼痛,有时疼痛传导到肩、手臂或颈部(称为放射痛)。有的人可以伴有出汗、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难感觉。

  2 在公共场所或会场中,或饱餐、寒冷、上楼、爬山时,比自己以前,特别比别人容易感到胸闷、心悸、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

  3 晚间睡眠枕头低时,感到憋气,需要高枕卧位;熟睡或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甚至大汗淋漓,需要坐起后才好转。

  4 性生活时感到心跳、气急、胸闷或胸痛不适等。

  5 长期发作的左肩痛,经一般治疗反复不愈。

  6 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速或过缓。

  主持人:请问肖主任,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如何确定患有冠心病?

  肖主任:可以到医院测量血压、做心电图检查,如果心电图有心脏缺血引起的异常改变,那么诊断基本可以确定,同时应该进一步检查血脂、血糖,必要时做心脏彩超,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确诊冠心病的可靠方法。

  主持人:肖主任,在您前面谈到的冠心病的主要表现是胸疼,同时伴有心慌气短。那么请问:什么样的胸疼才可以判断是冠心病引起的疼痛呢?

  肖主任:这个问题提的好,它也确实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因为大部分胸疼不是冠心病引起的疼痛。那么,冠心病引起的疼痛,医学上也称为“心绞痛”,它具有以下特点。

  1 疼痛的部位:大都在胸骨后或胸部的心前区(左前胸部)。少部分可出现于上腹部至咽部之间的任何部位。个别表现为足跟(脚后跟)疼。

  2 疼痛的范围:疼痛的范围往往是一片,患者可以指出一个大概部位而不能指出确切部位,凡是能指出确切疼痛点的常不是心绞痛。

  3 疼痛的性质:老年人的心绞痛常以钝痛和热灼痛为多见,疼痛程度不如年轻人剧烈。有时老年人的心绞痛不是一种疼痛感觉,而是一种难以描述的不舒适感觉。凡是疼痛为针刺样、刀割样者,往往不是真正的心绞痛,而可能来自其它脏器的疼痛。

  4 疼痛放射:心绞痛时往往不仅仅是胸部疼痛,还常常放射到肩、上肢、颈或脊。以放射到左肩或左上肢,由前臂内侧直达小指与无名指这一范围较多见。

  5 疼痛起始:心绞痛是由心脏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缓慢开始的,起初疼痛较轻,经数分钟后达到高峰。如一开始就是剧痛,以后逐渐减轻,往往不是心绞痛。

  6 疼痛持续的时间:典型心绞痛的时间常为3~5分钟左右,很少超过10~15分钟。只有少数变异型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前心绞痛时间较长。疼痛有如闪电样一瞬即逝者往往不是心绞痛。

  7 疼痛发作的间歇时间:因不同患者而有很大区别,有数月甚至1年内仅发作1~2次者,也有1天甚至1小时内发作数次者。

  8 疼痛的诱发因素:心绞痛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男性。传统观点认为,劳累、情绪激动、饮食、受凉、阴雨天气为其诱因。但老年人发作心绞痛的诱因常不明确。

  9 疼痛缓解:由体力活动引起心绞痛者,在停止活动后,数秒钟内疼痛消失,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表现。心绞痛较重的发作,可使用硝酸甘油,观察疼痛缓解的特点,可帮助诊断心绞痛。

  10体位对疼痛的影响:心绞痛患者发作时往往不愿平躺,而宁愿站着或坐着。因为平躺后,下肢血液回心量增多,心脏负担增加,而使心绞痛变得更加严重。

  熟悉以上10条情况,对于判定心绞痛很有帮助。

  

相关标签
冠脉搭桥
心脏病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