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刚才吴教授提到必要的时候要做一些检查,小儿脑瘫一般需要做什么样的检查呢?
吴卫红:这个孩子有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我们最常做的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很重要的。刚才有网友提到张力高,这是医生的医学术语,一般老百姓讲发硬。怎么检查发硬,小儿康复医生,1岁以内的孩子会做关节角度的检查。会走我们会看他有没有肌张力积高的情况。
其它是影像学的辅助检查,我们建议头的核磁共振。因为CT它是一个有放射线,X射线可能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当然新生儿期也可以做头颅B超因为孩子的前囟没有闭,可以看看脑发育情况也是可以的。
如果孩子脑损伤情况不是很明显,我们要问家族史。要想除外遗传代谢性疾病,可能还可以做血尿的筛查。除外一些氨基酸、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造成的孩子反应落后。
主持人:刚才在网友的问题中也发现,脑瘫是否容易和其它哪些疾病混淆呢?
吴卫红:因为脑瘫最早表现是运动发育落后,很多门诊的病人是因为运动发育落后来的。医生按照诊断定义来,先问高危因素有还是没有。第二我们要问问他有没有家族遗传病史除外一下。
第三,我们要检查他是不是有脑损伤的体征。比如我刚才讲了极张力的情况,小年龄孩子极张力的检查。可以参考影像学的检查进行相应的诊断。
临床上我碰到六个月的孩子,当我把他扶站立位放到台面,他两个腿是不负重的,正常五个月孩子当你做直立的姿势他两个腿可以站承接体重。
什么样孩子运动发育也落后,但他表现是刚才那样,两条腿不承重。最常见的是智力发育落后的孩子,这是需要鉴别的。当然还有一些随着年龄增长发育,他有一些有脑瘫表现,但他不是脑瘫代谢病。比如说五尔酸尿症容易误诊为脑瘫,我们做一下筛查,能够把病因找出来。
还有一些疾病也是发育落后,孩子智力发育很好,还有其它表现,还有除外一些婴儿型的脊髓肌萎缩症,这也是遗传型染色体基因的遗传代谢性疾病。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只是临床的表现,需要医生全面的分析,然后再做出判断和诊断。
主持人:非常感谢吴教授给我们作出如此详细的解答。观众朋友您现在收看到的是由新浪健康和医学论坛网为您直播的《名医堂》。我们今天主要请到的是国内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而且康复主任吴卫红教授,和我们聊一聊小儿脑瘫如何康复的话题。
网友:小孩3个多月抱住时挺腰,头不稳四肢张力大,不会抓东西,不会玩手是脑瘫的征兆吗?现在要做什么康复治疗吗?
吴卫红:这位网友提的像是躯干伸肌张力高,头的控制不是很好。还是按照我诊断的顺序来说,医生应该了解他有没有脑损伤的高危因素。下肢关节角度,被动活动范围减少等等,可以配合影像学的检查。
在没有做这些检查之前,或者说在检查的过程中,这个孩子是可以进行干预的,一个正常的三个月的孩子应该是头控。当他躺着的时候妈妈把他拉起来,他头应该 能够跟体干在正中位,应该能够控制。而且应该没有这种反张打挺的表现,三个月的孩子稍微辅助下应该可以翻身,如果原始反射没有消失,他可能手张着也翻不了 身。
这个孩子给他干预的原则,既然他身体张力高,干预原则是以区区的体位来控制头。虽然我们主张孩子趴下视觉信息收入眼底,促进神经系 统发育。但这个孩子仰卧位,区区位拉起,让头很好的控制。他谈到一个问题,就是他手眼协调有问题,看到东西不知道抓,这个需要家长仰卧位半坐位需要训练的 要辅助。
帮助把玩具放到孩子手里,玩具颜色要鲜艳一些带声响,帮助他把玩具拿到他的眼前。这样促进双手在身体正中位的活动,促进他手眼协调发育。
网友:医生你好,我宝宝今年三周岁,2周岁时被诊断为轻度脑瘫,走路姿势不稳、胆小,语言比同龄小孩稍稍欠缺。确诊后医生没说要治疗,如果不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病会不会加重?
吴卫红:我 刚才说脑瘫是脑损伤引起的缺陷造成的运动障碍,这个缺陷是不会变的。如果不干预中枢以下的表现还会有变化,临床上看见过这样的孩子,3岁了开始1岁半开始 走的时候有点点脚尖多数能放下,等到3岁的时候发现右脚放不下,原因是没有关注他没有去进行敢于,尽管他是轻度多多少少还会在他的大运动和高级的运动方面 还会出现问题。我还是建议他尽管是轻度,还是应该在专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适当进行干预。防止出现固定的一些关节肌肉以后的畸形。因为孩子还在长,身高体 重的增长逐渐会发现。
网友:4岁的孩子,只会简单的说爸爸妈妈还流口水,请问是不是与小脑发育不好有关?
吴卫红:首 先这个孩子有语言发育迟缓,因为4岁的孩子只会说爸爸妈妈咀嚼吞咽可能有问题,他还流口水。关键是看首先他的发音语速是不是正确,小脑的发育除了语言的问 题还有运动的问题。比如说他走路的时候两个脚的间距比较宽,他辨别距离有问题平衡有问题。当小脑病变的孩子,还会出现他要拿东西的时候,越到东西跟前越晃 的厉害,如果这些症状没有只是语言问题,是不是就是语言发育迟缓,他可以咨询相应的语言治疗师。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