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心理科 > 儿童心理 > 成长教育首席顾问兰海:孩子要学会生活、学会关心

成长教育首席顾问兰海:孩子要学会生活、学会关心

时间: 2013-12-19 17:21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具有着特殊的地位,加上家长的溺爱以及不正确的教育,使幼儿形成了许多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如自私心理严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同情心,依赖性强,自主性差,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幼儿从小“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做人”是一项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的工作任务,一起听听兰海老师的介绍。兰海老师是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学者,曾经师从于世界优秀的心理学家、影响遍及欧美的教育心理学家,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测评系、教育心理研究所主任Kurt A Heller教授和Heinz Neber教授。2002年回国,2003创办上濒教育,现任上濒成长教育机构首席教育专家,主要研究家庭教育、青少年成长规律。上濒教育率先在国内推出 “无痕教育”、青少年”通识教育“、青少年拓展训练等教育项目,并对国内家庭的父母提供成长顾问的私人个性化服务。

\
上濒成长教育机构专家 兰海

  主持人:兰海老师请您继续接受网友的提问!

  兰海:嗯!

  61star 27# 都说黄金棍子出好人,这小孩到底该不该打呢?本来我是主张不到的,不过有时候小孩混起来感觉真是不打不行,另外听一个同事说过,她朋友家是个妹妹,现在特别的乖,说就是因为3岁之前宝宝不听话就打,现在就养成好的习惯了,这样可行吗?

  兰海:国内在教育里,特别强调听话和乖,我和我的很多外国朋友都聊过,在任何一个国家,没有用乖、听话来表扬一个孩子的,没有直接可以翻译过来的词。我们小的时候去表扬自己朋友家里的孩子,要不然就是聪明,要不然就是真听话,真乖,外国孩子就是特别勇敢,有责任,是两个走向的孩子。提到打,我觉得打是惩罚方式的一种,但肯定不是单独的一种,我们遇到不同的事情需要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我觉得6岁以前,千万不能打。6岁以后取决于他做什么事。我有一个美国朋友特别逗,他现在26岁,在国内一个高校教英语,有一次我们和他聊我们是怎么长大的,他们怎么长大的,他给我讲了两个例子,我印象特别深。第一,他说他中学的时候开始说脏话,他回到家里,他爸爸说你站好了,你今天说脏话了,老师也讲了,这样拿着肥皂,给他洗。他说他以后再也不说脏话了,一说就想到那个恶心的味道。我觉得这样的惩罚是有效的,让这个孩子立刻明白了。我觉得有一些原则上的错误就是必须要让他记住。

  第二件,他有一次在学校犯了比较大的错误,他回到家,他爸爸说有两个惩罚方式,你自己选,第一个就是我打你一顿。第二,两周,放学以后回家不能玩。这个朋友选择了你打我吧。他爸爸打了他。

  这个体现了什么,这个孩子犯错了,父母对他有惩罚,他有自己选择哪个惩罚方式的主动权,这样他是认可的,这比只有一个方式就是打好很多。我说你当时为什么不选择两周,他说用国内的话说就是长痛不如短痛。这两件事传递了平等的信息,有很多时候就应该是这样的。

  

相关标签
儿童心理
心理健康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