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血液科 > 出血性疾病 > 程志教授谈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病况及病因

程志教授谈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病况及病因

时间: 2013-03-25 16:49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记者: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河南省中医院血液科 程志教授来和我们谈谈有关出血性疾病方面的话题,程教授,首先我想请你跟我们介绍一下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
程志教授

  程志教授:血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与抗凝血的因子和酶有关。过敏、严重感染、缺氧等因素可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出血;当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数量减少时也可以引起出血。

  出血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与抗凝血的因子和酶有关。过敏、严重感染、缺氧等因素可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出血;当血小板功能缺陷或数量减少时也可以引起出血。

  此外,血液凝固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缺少以及抗凝血过程中各种酶的作用增强,都可以引起出血。新生儿出血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生儿出血症,现分述于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孕母有血小板减少症或用药(如奎宁、奎尼丁、磺胺类等)可使出生小儿血小板减少而引起出血,免疫、感染等因素也可使血小板减少而发病。

  小儿出生时多属正常,在出生后数小时或24小时左右可迅速出现广泛性出血点、瘀斑,也可以发生呕血、鼻出血、便血、脐渗血等,偶有严重的患儿发生颅内出血.血液化验血小板计数减少。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可发病于任何日龄,同时伴有各种感染症状。

  由孕母用药引起的,一般在一周后可渐好转而恢复,其他原因引起的,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多数疗效较满意,对于重症患儿需输新鲜血及换血;如果感染引起的,需控制感染后才能决定其疗效如何。

  新生儿出血症正常新生儿出生不久,体内凝血酶原和其他一些凝血因子都开始下降,到出生2~3天时下降到最低程度,一部分婴儿下降得特别低的,便发生出血,约在生后7~10天,随着凝血酶原的浓度逐步上升,出血也逐渐停止,所以过去称本病为“新生儿自然出血症”。

  由于缺少的凝血酶原和其他一些凝血因子的合成都需要维生素K,所以这病的根源是维生素K缺乏。发生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是:,①刚出生2~3天内进食少,而人奶中维生素K含量亦少。②正常成人肠道中细菌可以合成一部分维生素K,而新生儿出生前,肠道中无细菌,刚开奶时肠道中细菌少,所以合成维生素K量也少,早产儿更容易缺乏维生素K。

  本病大都发生在出生后2-3天,很少在出生7~10天后。出血多在脐部和消化道,也可在鼻部成肾脏,严重的可发生颅内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大便中有少许血,出血量多时,大便可呈柏油样或吐出血液,面色苍白,甚至休克。

  新生儿出血症可用维生素K1肌内注射或静脉滴入,每天一次,连续3~4天,严重患儿,需输血.给难产或早产儿于出生后肌内注射维生素K2l~3天,每天一次,每次5-10毫克,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