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主任屈英说,强迫症患者总会做一些重复的动作。如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反复检查煤气有没有关好、反复检查写好的文件等。病人因这些动作而行动迟缓,效率低,如上学、上班迟到,不能如期完成某些任务等。比如案例中提及的“迟到大王”,就属于强迫范畴。这种人做事往往有很强的规律性,喜欢按部就班,一旦规律被打破,他们可能会觉得无法容忍。
对于这类人来说,首先要确定工作压力是否过于繁重,导致早上无法按时起床。如果属于这种情况,就较好给自己的工作“提提速”,以保证晚间有6—8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其次,尝试发掘一些“早到”的好处。比如提前10 分钟到办公室,可以清理一下办公桌,给自己泡一杯咖啡,把一天需要做的事情理顺。最后,尝试改变所有跟“迟”有关的惯性,比如尽早完成手头的工作等,学会掌控自己的时间,久而久之就能改掉迟到的毛病了。
张先生给自己的定义就是“信息狂”,对于任何不管有用没用的信息都非常热衷。他总是觉得手机在响;偶尔忘带手机,就会坐立不安,总感觉有重要的事情被错过了;在办公室,隔几分钟就看看QQ或者MSN是不是在线,生怕漏掉了重要留言……“回想自己在找工作的时候,收集了上百个单位的**信息,挨个发了邮件,几乎每过几分钟就要查一次邮件,生怕错过了重要的回信。”
在现代社会,对于海量信息的强迫性收集确实越来越普遍。除了经常查看手机和邮件外,信息强迫还表现在每周总要买固定的报纸和杂志、固定逛书店并且每次购买的书目都较杂、上网浏览信息时总是忍不住点击网页链接、喜欢同时打开许多网页、喜欢把所有软件更新至最新版本、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料等。这是因为,在竞争环境下,一个最新的信息可能就是一个升职加薪的机会,信息在职场中的利用价值越高,对上班族形成的压迫性也就越大。另外,大家在交流信息的同时也不断刺探着对方的现状,随之就会出现强迫自己收集更多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付诸实践来超越对方。
具有“信息强迫”的人,往往也是完好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具体到海量的信息上,他们往往要求自己收集的内容多而全,生怕错漏了任何所谓“有价值”的内容。此外,这些人往往变通性很差,对于信息的好坏没有分辨能力。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