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肿瘤 > 甲状腺癌 > 乳头状癌因淋巴结转移率比较高

乳头状癌因淋巴结转移率比较高

时间: 2014-01-10 14:29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下面我们看两个具体的例子,一个患者在2010年进行右甲状腺全切还有左甲状腺次全切,病理说是乳头状癌,左侧良性囊肿,半年后复查发现左甲状腺异常又做了一次手术,病理显示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第二次手术半年之后复查发现颈部有淋巴结转移。当地医生建议继续进行淋巴清扫。患者最想知道一个问题,怎么能发生这么多次复发转移呢?

  高明教授:这种情况在我们这个级别的医院里面还是经常能够遇到,一个病人可能会多次手术,只不过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大家理念的提升,逐渐把这种情况减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人可以做到诊断百分之百准确,外科医生经常采取一侧腺叶切除加对侧留一部分,现在包括我牵头做的两个大的指南里面都不提倡这种术式。现在只推荐两大类常用的术式,一个是对于早期的病人的腺叶和颊叶的切除,还有一类术式是全切或者近全切,而次全切除保留的甲状腺组织要多些,如果说这个病人的确是比较重,建议把甲状腺尽可能切掉。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甲状腺这个土壤尽量挪走,减少复发的可能,下一步比较重的病人可以做碘131治疗减少复发。另外我们通过监测血液里面肿瘤标志物的量也可以知道是否复发。这个病人也许考虑到当时一侧病变的情况,可能把一侧稍微保留多一些,现在当然再把对侧拿掉也是可以的。这个病人我建议如果两侧都做完了还要采取碘131治疗。

  我刚才说的都是指原发灶,这里面还有一个淋巴结问题。甲状腺癌这个病尤其乳头状癌因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高,做原发灶切除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淋巴结怎么去处理,如果是早期病人要考虑中央区淋巴结处理,如果病人稍微重一些或者颈外侧区已经有转移迹象了,可能需要把颈侧区的淋巴结一并清除,这种方式叫联合治疗,原发灶和区域转发灶一起处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手术之前的评估非常关键。最近这些年很多医院的医生水平提高了,以往大家都靠触诊,包括CT、核磁诊断效果也不像想象那么好。因此对于淋巴结的评估可能不够准确。术前评估包括原发灶究竟怎么分期的,病灶的位置,看它的上下、内外包括跟气管和血管之间的关系都决定了手术方案。

  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永远要强调三个方面:术前仔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合理评估以后合理跟踪治疗,这样才显得特别完整。我们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建立在整体治疗基础上,以往外科大夫的确手术是主体治疗,做完以后其它地方强调不够,现在大家越来越强调综合治疗MDT。

  主持人:肿瘤的第一次手术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患者的预后情况。如果做多次手术切除对于身体影响是不是比较大,会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吗?

  高明教授:严格地讲或多或少会有一点,但是好在甲状腺尤其乳头状癌这种病预后相对来讲比较好,有很多病人即便做了几次手术,仍然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不能因此就觉得前途渺茫,毕竟甲状腺癌发展比较慢。

  主持人:患者发现自己淋巴结肿大特别以前做过甲状腺癌手术,是不是提示淋巴结转移?

  高明教授:那不一定,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结转移完全是两回事,头颈部三百个淋巴结,一侧一百多个,周围有一些慢性炎症包括颌下区经常有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和转移淋巴结不一样。有时淋巴结看着挺大,不见得是转移,有时候淋巴结挺小但是很硬往往是转移。

  主持人:有没有必要做一个全身扫描看看是不是有远处转移?

  高明教授:还是要看他的危险情况,如果这个病人是高危组,病理类型属于滤泡癌尤其有病理学广泛的血管侵犯,定期监测做全身的检查包括PET包括骨扫描,对病人是有益的。但是对于一些早期病人,病变切除很好治疗很正规的,不至于特别紧张,每年做一次全身复诊查体,拍拍胸片最多做个胸部CT,超声,了解下肝脏情况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全身每个地方都查到。

  主持人:医生已经确诊是复发了,那么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高明教授:外科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尽可能切除彻底,强调原发灶和继发灶同时清除,这要求医生专业性比较强,技巧比较高。在外科处理结束之后也建议这位病人适当考虑核医学治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