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宝宝六个月了,如何教育宝宝,才能让宝宝远离孤独症呢!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5:09]
薄宏莉:孩子患孤独症与后天的教养没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也就谈不上让宝宝远离的问题,让孩子自然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每一个孩子都是很重要的。 [15:10]
网友:您好,我家宝宝刚满10个月,他到现在还不会喊爸爸妈妈,而且我们喊他,他有时装没听见,仍然看他的电视或者玩,抱他到外面的时候,他一般表情就会比较严肃,很少笑和说话,但是回到家里就会活泼,请问这些是否是孤独症的表现呢 [15:11]
薄宏莉:现在很难说你的孩子具有孤独症的表现,因为他还是有活泼的一面,关键是要看当你的孩子有需求时能否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表达并且在他玩自己的玩具或游戏的时候是否有怪异的行为出现,例如喜欢旋转,旋转物品或自己的身体,嘴里不停的发出某些声音,对一些东西过度的专注,这些都是孤独症儿童常见的一些表现。 [15:13]
网友:薄老师您好!我孩子从小就给保姆带,平时也只有和保姆在家里。在7个人月的时候保姆回家过年后他就只认我一个人抱,别人碰都不让碰。现在34个月了,只有天天在一起玩的小朋友会请他们来家里玩,不喜欢去别人家玩。现在我们搬了新家,他不和陌生的小朋友玩(从小就不和陌生的小朋友玩,在公园就是一个人玩的,有人问他话的也不是情愿回答,多问几句的话就说要回家不玩了)。 家里来客人了,他如果在家的话还好,过一会就会和客人玩;如果他回家看见家里有客人(不经常来的亲人如外婆阿姨也不例外,去外婆家也玩的很好的),他就吵闹不回家要出去玩。 请问这是孤独症的表现吗?我该怎么做? [15:15]
薄宏莉:你的孩子可能是对外界环境改变适应比较慢的类型,但现在还不能说他就是孤独症的表现,因为他还是可以参与到熟悉的小朋友游戏当中去的,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与小朋友游戏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家里来了客人他也可以在适应一会儿后与客人玩,这个对孤独症的孩子来说也是不容易的,所以你现在不用担心,多带孩子去接触一下改变的环境,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人,并注意给孩子及时的鼓励和奖励,也许会帮到你的孩子。 [15:17]
网友:宝宝远离孤独症!家长因该注意哪些方面呢?孤独症从那些方面来判断? [15:18]
薄宏莉: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细心的观察,从孩子的行为方面与其他儿童进行对比,当明显发现孩子与其他孩子有差异时应引起注意,并带孩子到相关的医院由医生来帮助进行筛查,作为家长首先要关注孩子的眼神,是否有与人的目光注视,其次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最容易引起家长注意的是孩子的语言,通常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育要比正常儿童慢许多,孤独症儿童对物品的兴趣要大于对人的兴趣,发现这些问题时就应立刻寻找医生帮助,或者也可以登录专业网站查找诊断量表,自己进行对应,但较好还是由专业的医生来确诊。 [15:22]
网友:对于得了孤独症的孩子,家庭教育应该注意什么?我外甥9岁了,是孤独症患者,在北京和青岛专门的教育进行过干预治疗。有所好转,但是现在还是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总喜欢重复问别人同一个问题?而且现在在普通的学校读书,数学成绩不错,但是语文总是20多分。请问,有孤独症的孩子能否一直和别的孩子一样上学,还是应该在家以家庭教育为主? [15:23]
薄宏莉:对于已经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首先家长要经历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就是真正的从内心接受孩子是有障碍的,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正常,但是如果已经不幸患上孤独症,我们要做的接受他与别人不一样这个现实。多数孤独症儿童在机械记忆方面有特长,他们会完成很复杂的有规律的课题,所以你的外甥数学成绩很好,说明他在这方面的能力很优秀,但是不要要求孤独症的儿童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困难,比如你的外甥就是语文学习很困难,我们经常说要努力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用心接受那些不可以改变的,所以应该允许这个孩子出现偏科的表现。 [15:31]
薄宏莉:至于孩子是上学还在家庭训练,应该说各有利弊,要看学校和家庭都能这个孩子提供什么,我们都希望孤独症的孩子能与普通孩子一样进入学校学习,但是目前很困难,一个是孩子自身在学校环境中学习会遇到很多困扰,同时学校面对这样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也会有很多困难,目前的学校能够为这些孩子提供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多,所以如果选择孩子上学要与学校进行沟通,为这个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就学环境,不要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如果孩子呆在家里,对家庭的压力也很大,我想任何一个家庭都很找出一个人全职的对这个孩子进行教育,一个母亲如果全天的面对这样有障碍的孩子,有时不但帮不了孩子,可能还会影响到母亲以及这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所以选择哪一种教育方式,需要考虑周边的环境和家庭的情况以及社会的资源,多方面综合因素为这个孩子提供帮助是理想的教育状态。 [15:32]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